[摘要] 公摊面积比实用面积还要大,确实令人匪夷所思,该市民要求退款也能够理解。那么问题来了,商铺的公摊占比多少才合适?是不是公摊越小越好

    近日有一则报道,郑州的某位市民购买了一间18平米的商铺,待到交清房款准备签正式合同时,他才被告知,商铺公摊面积有10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8平方米左右。正购房者很不能接受,便向商铺销售方提出了退还房款要求。一场官司就这样展开了,而18平方米的商铺公摊10个平方也成为了人们调侃的焦点。

    公摊面积比实用面积还要大,确实令人匪夷所思,该市民要求退款也能够理解。那么问题来了,商铺的公摊占比多少才合适?是不是公摊越小越好?

商铺,公摊面积,测算

    商铺公摊算法不同于住宅 暂无设定固定范围

    所谓公摊率,即公共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率。大家都知道居住类物业公摊系数越小越好,公摊小使用面积就大,业主就能获得更多使用的面积,反之则亦然。 在大多数市民心中,商品房的公摊率最多不会超过30%,其中,多层住宅的公摊率在10%左右,高层、小高层公摊率也就大约在20%-25%。

    目前我国还没有颁布法律约定商业用房公摊面积,只有部分行政规章进行了原则性规定,而且相关规定大多涉及住宅,对于商业地产的公摊并未做上限。但是不少投资者认为,商铺的公摊率太高,直接损害了其自身的利益,甚至认为是发展商在进行欺诈,无形中侵占了自己的利益。

    实际上,商铺的公摊与住宅不同,商铺要包含一些顾客通道、休息场所、消防设施等公摊区域,公摊率自然也会大大增加,因此,商铺的公摊面积要根据实地设计、配套等测定,无法设置固定的范围。

    商铺公摊并非越小越好 小公摊或影响投资收益

    公摊小固然有利于投资者,但是不少人在选择商铺时还带有投资居住类物业的惯有思维模式,认为公摊系数大不合算,这实际上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很多大的商场因为配备了高标准的一类消防系统、宽敞的人行通道以及大面积的休闲场所等,虽然公摊系数会比原先稍高,但因为有了这些商业的必需配套,它就能够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从而使商场能够始终保持最好的经营效益。所以公摊系数大,除了是消防的原因,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因为公摊系数的高低从某种角度上说意味着购物环境的好坏,会对商场的经营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一个好的商业街或商场,必须有足够宽敞的顾客通道和休息、休闲场所,才能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这便要求商铺相应增加公摊比例。如果公摊率过小,导致消费者无法得到舒适的购物环境,最终无法带来足够的客流量,那么商铺使用面积再大也难以保证投资回报。片面地追求低公摊面积,表面上看起来商铺面积大了,合算了,但广大商家赖以生存的客户却不会因此多起来。逛街的人,可能因为过于拥挤而不愿停留,或者只是过过场,引不起他们的购买欲,这样,即使商铺使用面积再大也无济于事。

    此外,对于商铺而言,投资者投资的是建筑面积,其产权证上也会明确地标明建筑面积为多少。未来投资者无论是出租还是出售,计算基数都是建筑面积而不是使用面积。

买老商铺要注意面积差异 投资者可寻求房屋测绘机构维权

    据了解,由于国家在2000年才制定出台正式的房产测量规范,一间商铺的使用面积在不同测量方法之下必然存在差异。而且即便规范在出台之后,相关细则也在不断地调整。因此,一些老商铺按照最新的标准测量后,难免与购房合同中约定的成交面积存在一定误差,此时投资者应该怎么办呢?按照相关规定,如果购房合同中没有对这种情况进行约定,那么在面积误差≤3%时,仍应按合同结算房价;如果误差>3%,购房者有权退房,开发商则应在客户提出退房后30日内返还房款,并支付利息。

    针对青岛来看,近年来关于公摊面积方面的纠纷渐渐增多,房管部门曾在2006年出台《青岛市房屋建筑面积计算及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细则》,明确了哪些设施属于共有建筑面积以及如何分摊。开发商在销售时应明确告知公摊比例,但如果购房者对此有疑问,可以委托专门的房屋测绘机构测量,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