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租房开始,以买下人生第一套房为重要目标,而随后由于孩子、父母等各方面原因,很多人会继续在换房的道路上“奔忙”。

    “以前交的是房租,现在交的是月供,人生总要为房子‘出点血’。”说这话的陈铎几个月前刚刚搬进新房,结束了租房生活的他,虽然不用每个月交房租了,但是现在每个月要还月供,用他的话说,现在每个月还是在“为房打工”,只不过房东从“包租公”变成了银行。

    陈铎绝对不是一个个例,而是现如今楼市大群体中的一个缩影,代表的也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他们被称作是“青漂族”,“刚需族”。从租房开始,以买下人生第一套房为重要目标,而随后由于孩子出生、父母养老等各方面原因,很多人会继续在换房的道路上“奔忙”。为房打工,已经成为现代人未来几十年都摆脱不了的束缚,但当社会大环境呼吁年轻人不该为房“操劳”时,这些年轻购房者却表示他们“痛并快乐着”。

租房期:“毕租族”走入社会第一课 赚钱不易房租却占了1/3

租房,买房,刚需,打工

    毕业就“失业”的境况,很多毕业生都在跨出校门的那一年尝试过。80后陈铎说,2009年毕业的时候,他实习的单位肯给他一个留下的机会,这一点让他觉得他比大多数人都幸运,于是决定留在青岛。“学校宿舍限期一个月腾出来,所以我在别人奔波人才市场的时候,奔波在租房中介之间。”陈铎说,最终考虑过交通及月租金后,与人合租了一套两居室,租金800元/月,水电平摊。

    刚踏入社会的陈铎才体会到挣钱的不易,每个月仅有2400元工资的他,要交出工资中的1/3给房东,让他自嘲那段时间就是在给房东打工。“应该大多数租房的人都有这种经历,房租都是按季度或按半年付,所以每次发了工资,都要把交房租的钱留好,仿佛那些钱根本不是自己的。”陈铎笑着对记者说。对于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毕房族”,陈铎表示他毕业的时候这样的现象微乎其微,多数“青漂”毕业生都选择租房,“也许这就是80后和90后的差别吧。”陈铎说。

    很多人说,当迈出校门的那一刻,各种现实问题便接踵而至,住房问题则首当其冲。今年青岛又有5万名毕业生涌入社会,大批的毕业生集中求租,催生了青岛的租房热潮,“毕租族”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再看现如今高昂的房租,几乎占到了毕业生工资的50%,让“毕租族”彻底的成了房东的“打工仔”。

 

买房期:租房三年尝遍酸甜苦辣 准备买房成楼市“刚需族”

租房,买房,刚需,打工

    从2009年到2012年,陈铎从“毕租族”转型成了彻底的“租房客”,在租房的3年多时间里,陈铎称他充分的体会了租房的好处与不可避免的难处。“好处就是离上班的地方近,坐公交车两站路。”陈铎伸出两根手指,笑着对记者说。“难处就是,3年多时间涨了两次房租,租金直接逼近工资的一半。”

    反正都是省不下的钱,交租金不如拿来还房贷。初有买房想法时,陈铎也考虑了很多,但思来想去,反正都是存不下的钱,还不如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在2013年初,陈铎开始四处看房。2013年正好赶上楼市红火期,房价高的让人不敢相信,陈铎以月租金当做房贷衡量标准,能买房的区域划定在李沧区及城阳区。

    “城阳离公司太远,就不考虑了,李沧区是刚需圣地,房价合理的多,所以就定在了李沧商圈附近的一处新盘。”陈铎说,楼市给像他这样第一次购房的群体起了一个称号“刚需族”。从“毕租族”到“租房客”再到“刚需族”,总的来说是一直在为了房子忙活。“但心情完全不一样了。”陈铎告诉记者,从交定金开始他的内心就无比激动,虽然以后每个月依然要为房子出一笔钱,但这是属于自己的房子,哪能跟房租一样呢?

换房期:刚需变改善成大势所趋 为房打工“痛并快乐着”

租房,买房,刚需,打工

    “现在是刚需族,以后肯定会成为改善族的。”看着装修一新的房子,陈铎说这样对记者说。由于前期资金有限,陈铎的新房是一个两居室,去掉公摊面积后,实用面积并不是很大,但可以说为以后换房“奠定了基础”。而陈铎显然也是个“务实”的人,“以后结婚有了孩子,换房是肯定要的,起码也得是个大三居吧。”陈铎笑着说,他现在想的就是趁年轻好好打拼,将来换个更大的房子。

    是不是感觉一直在给房子打工?面对这样的问题,陈铎毫不避讳的点头称是。看看现在数量庞大的改善型购房群体就能够预想到自己5年后的样子,陈铎说。想想刚毕业的时候,从工资里拿出来的租金,到现如今首套房要付的房贷,以后要是换房子还得继续还房贷,看上去确实成了在给房子打工。“现在的房价这么高,我应该不是一个个例。”陈铎对自己的定位相当准确。正如他所说,他代表的群体正在日益壮大,当60后享受完了福利分房;70后享受到了资产爆炸式增长之后,到了80后开始,“为房打工”成了一条漫漫长路。

    虽然听起来有一点“凄惨”,但采访到的多数80后都表示“痛并快乐着”。“当你长时间租房生活,买房的心愿就会一点一点的膨胀并且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当你决定在一个城市‘扎根’的时候。”许多80后都告诉小编,有时候买房不全是因为担心房价上涨或者因为结婚这些外在的因素,而是因为想要稳定下来的“归属感”。即便这种归属感需要用一半的工资来承担,也让很多人甘之如饴。(记者 李倍)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