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地道道的老青岛人对于这40年青岛人居住的变化有什么感受,是如何见证了从集体宿舍、团结户到现在几世同堂的大别墅呢?

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年的春夏秋冬。40年沧海桑田,影响了青岛人的生活,带动了青岛地产行业变迁,不断地改善着我们的居住环境和水平。地地道道的老青岛人对于这40年青岛人居住的变化有什么感受,是如何见证了从集体宿舍、团结户到现在几世同堂的大别墅呢?


筒子楼的回忆 老青岛的童年

袁先生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我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40多年。从我记事起,应该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了吧”,他回忆到:“那时候青岛几乎没有私家车,基本上是自行车、电车、货车。马路两边的房子也都是3层、4层居多,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高楼大厦。”

“那时候我们自己家住的筒子楼跟现在的商品房简直是天差地别,也就30来个平方,从外面看,基本都是砖墙砌的,有邻居自己在外墙上搭的小棚,从外面看挺乱的;室内也没什么装修,厨房都没有;基本都是公用卫生间、早上上厕所也得排队,洗澡也不方便,衣服要不晾在院里要不自己支个架子;没有暖气,夏天热冬天冷。”袁先生仿佛回到童年般笑着说道:“虽然居住条件、卫生条件不好,不过邻里街坊都认识,倒也挺热闹的。”

虽然怀念当年“大院里”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但是居住环境和现在是没法比的。“现在电梯房,不用爬楼、小区环境绿化也好,也有物业管理,家里一应俱全,宽敞、明亮,住着心情都好了,感觉年轻好几岁,哈哈。”

       换房置业和整个家庭的变迁

说到这几十年房屋不断的更换,袁先生感触也是颇深,因为确实变化很大而且感觉自己也挺幸运的。“那时候,我爷爷奶奶家在错埠岭,那的老房子拆迁,本来是拆了两套小房,后来合计着我也长大了,干脆添了些钱,把其中一套换了个大一点的套二,不过也就60多平。那时候没有现在买房增值什么概念,就纯粹是住不开,而且那时候拿出1、2万块钱,当时看来已经很多了,也挺不舍得的。然后一家人一直在这套房子里生活到我上班。”

后来,袁先生结识了自己的爱人。“打算结婚了,两家人就商量着买房,就在台东,一开始也平方数不大,也就40、50平方。后来,孩子也大了,偶尔老人过来或者朋友过来确实是太挤了。寻思着,自己上班,跟我对象也攒了些钱,就盘算着卖了这套小的换个大点的,那时候看了许多地方,什么辛家庄、浮山后、李村都去过,最后狠狠心在新岭花园那买了套80多平的房子,那时候觉得已经很大了,3500左右一平方应该是,正好离着我爸妈家也近便,然后住就到现在,将近10年了吧。”

前几年,房地产突然火爆起来,夫妻俩就有了购房投资的打算。“我们三年前在东李买了一套,刚装修完,再过段时间就搬过去了,100多平的套三,那时候也就1万出头一平方吧,前两天还听人说现在都快3万了。”

在多次换房过程中,让夫妻俩最难忘的是买东李那套新房。那时候其实挺犹豫的,当时那边人住的很少, 100多万,也没想到李沧能这么贵,原本我们是准备了80万,觉得全款不成问题、说不定还能有装修钱,也就不用贷款。后来转了一圈,一打听,80万根本不够,还得贷款20、30万吧,就挺犹豫,不仅装修的钱不富裕,还得贷款,毕竟自己也快40岁了。后来还是我对象问了一圈人,亲戚、朋友、置业顾问,也听人都说房价会涨,就狠心买下来了”。说到这里袁先生很骄傲道“确实挺走运的,现在都翻倍了。贷款也还好,每个月还的不多。”

买房心得 置业看市政规划 以小换大

在青岛购房大军中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也赶上了几次购房的机遇,除了运气也要总结经验,对于接下来楼市市场的变化趋势,袁先生说“看近两年青岛基本都是拥湾发展,红岛高新区还有黄岛那边都有不少新兴企业入住,之前听说即墨蓝色硅谷那边建设的也挺漂亮,还引进不少大学,估计未来也很有前景;还有胶州机场也在建设中。尤其加上峰会之后,虽然这些地方现在人少点,但以后发展肯定不可估量。”

对于现在年轻人买房,袁先生说了一些曾经自己购房的心得:“想留在青岛发展,住这个问题肯定避免不了,不过市区的房价确实挺高的,如果不差钱那就无所谓了,其他资金不宽裕的建议他们可以去红岛高新区、黄岛这些未来发展前景不错的地方看看,先买上住着、以后资金充裕再换也不迟”。买房毕竟很少是一步到位,今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再慢慢更换。“我也年轻过,大家其实都一样,刚开始买房的时候都面临这些问题,以后慢慢就好了。自己住,不是想炒房子赚钱的,限不限购关系也不大,现在房价稳定些了,还是尽量早买也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