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回望 40 年沧桑巨变,青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曾经的海边渔村,如今成长为一座举世瞩目的国际都市。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回望 40 年沧桑巨变,青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曾经的海边渔村,如今成长为一座举世瞩目的国际都市。为了全维度、立体化呈现青岛改革开放 40 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新一轮发展积蓄力量,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充分利用各报、各网、各端,合力推出 “ 回首来时路再启新征程 ”—— 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全媒体大型巡礼报道,走进各区市,回顾发展成果,见证 “ 改革开放再出发 ” 信心和决心。

(记者  于泓)

改革开放四十年,对于今天的市北区来说正迎来一个继往开来的 “ 新起点 ” 。

市北区区委书记郑德雁说,从市北的发展实际来看, “ 新起点 ” 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机遇在于,今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成功举办让青岛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峰会城市,军民融合示范区和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这两件国之大事、国之重 任稳步推进,省、市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中日韩贸易交流加快推进, 5G 等产业技术蓬勃发展,这些都为市北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挑战在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复杂多变,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很大,区内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有待于进一步解放。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市北将站在 “ 新起点 ”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乘着峰会东风再出发,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立足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和时代大潮,谋划新思路、思考新办法、找出新对策、推动新发展,稳步推进军民融合示范区和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建设,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生长力,加快建设主城核心区,努力为青岛在山东的 “ 龙头作用 ” 做出贡献,为山东高质量发展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展现市北的担当和作为。

邮轮港客运中心

腾笼换鸟  市北提出 “1136” 产业发展新格局

今年以来,按照总书记关于 “ 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现高质量发展 ” 等指示要求,市北区紧扣全省 “ 十强 ” 产业规划和全市 “956” 产业体系,对工作再聚焦,措施再细化,提出 “1136” 产业发展格局:瞄准建设更有温度和厚度的主城核心区奋斗目标,实现由 “ 地理中心区 ” 向 “ 主城核心区 ” 的转变;创新搭建 “ 城市生长力 ” 平台,推动经济实力、产业活力、城区魅力、社会合力、治理能力五个 “ 力 ” 全面提升;聚焦产业发展资源分散、成果转化率低等短板,加快邮轮港城、新材料科技城、绿色建设科技城 “ 三城 ” 打造,建设区域性科创平台;把握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做强六大产业,推动区块链、新型智库集群、城市治理等新兴产业快成长,推动人力资源、文旅产业、现代保险业等传统产业提层次。其中, “ 三城 ” 是高质量发展的三大载体, “ 六大产业 ” 是具体产业方向,服务于 “ 三城 ” 这三大载体,只有通过 “ 三城六产 ” 的支撑,推动市北经济提前 “ 换道 ” 、跑出 “ 旧道 ” 、跑上 “ 新道 ” ,加速腾笼换鸟,迈向高质量发展。

提升服务  为老城区治理打造市北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 。作为典型老城区,市北聚焦条块不顺、资源分散、合力不强等问题,统筹职能相近的 19 个部门成立城市治理推进委员会,构建区街居 “ 四级闭环、五级管理 ” 体系,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科学化水平。聚焦基层基础不强、服务管理不精等问题,做实全区 137 个社区网格、 912 个单元网格,机关、街道、公安、交警等干部下沉到格, “ 互联社区 ”“ 老兵服务社 ”“ 创益工场 ” 、智慧垃圾分类、准物业化管理等一大批 “ 微改革 ”“ 微创新 ” 精细精准惠及居民。聚焦数据烟囱、信息孤岛等问题,搭建城市生长力平台,打通 24 个业务系统,整合 1 . 2 亿条数据,基本实现 “ 地 — 楼 — 房 — 企 — 人 ” 五位一体化管理,对企服务、党群帮办、应急管理等多个业务板块得到上级认可和群众好评,达到了 “ 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腿 ” 的效果。

棚改回迁选房现场

教育优先着眼就业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 站在改革开放 “ 新起点 ” ,如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是区委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 郑德雁说,市北区们将着眼教育优先,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启用全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着眼就业这一最大民生,进一步培育壮大就业创业生态圈,提升家庭服务业发展质量,推动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再上新台阶。着眼社保兜底,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平台建设,加快社会救助资源整合。着眼全民健康,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区建设,加快健康管理服务大数据平台和大健康产业园建设。着眼安全底线,狠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信访规范化建设,为全区改革发展事业营造稳定大局。

打造 “ 五大中心 ” 由主城中心区向功能核心区的转变

要解决民生问题,自然离不开城市的发展,而城市发展需要支撑点,城市核心区更是如此。市北区立足自身区位、产业优势,将支撑点精准定位在 “ 五大中心 ” 的打造上。

一是湾区现代服务中心。加快推进青岛国际邮轮港规划建设,高标准打造国际港城、人文都心,培育以体验、金融、创新三大板块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通多条城市功能融合轴,实现邮轮港与主城区无缝衔接。

二是先进智慧产业中心。开展招才引智工程,着力吸引一批高端人才队伍,打造智库集群,发展智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人均、地均产出能力,推动城区综合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到 2021 年,力争实现全区生产总值突破 1000 亿元的目标。

三是创新要素集聚中心。强化创新创业政策引导,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有效集聚各类创新技术、人才、资金和服务,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创业载体,以创新破解空间载体的硬约束。到 2021 年,力争引进博士或正高职称人才 1000 名以上。

四是城市绿色发展中心。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和老企业搬迁任务,进一步完善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智慧引领战略,深入推进 “ 区域管理网格化、全区统筹信息化、公共服务精准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 ,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五是主城人文生活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养老、住房、健康等现代服务体系,坚持打造高品质城区,城市更新科学有序,历史文脉得到传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舒适感、便捷度显著提升,让生活在市北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厚度。这 “ 五大中心 ” 建成了,主城核心区的功能就能得到具体体现,进而谱写市北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市北新都心

改革开放 “ 再出发 ” 建设更有温度和厚度的主城核心区

提出主城核心区目标以来,市北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相继以责任落地、聚焦提效为年度工作主题,谋篇布局,全面展开,集中发力,各项工作呈现一年打基础、两年出效率的良好局面。

2017 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 756 . 6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106 . 9 亿元。 2018 年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区生产总值完成 610 . 4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81 亿元,总体好于预期。在经济发展上,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 新材料科技城 ”“ 绿色建设科技城 ” 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深化平台、片区、营商环境等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城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着力提升城区魅力、凝聚社会合力,尤其是抢抓棚改 “ 窗口期 ” ,推进占主城区总量 70 %的 4 . 9 万户棚户区改造,到去年末基本完成棚改攻坚战,抢抓峰会机遇大力开展 “ 美丽青岛行动 ” ,城区面貌大幅改善;在基层基础上,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文化经典街区,搭建组织力提升平台推进城市基层党建,运用 “ 赛马 ” 机制选人用人,推动基层基础全面过硬。

对于改革开放 “ 再出发 ” ,区委将坚持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谋划和推进工作,带领广大干部解放思想、创新有为、实干担当,全面提升城市生长力,加快建设更有温度和厚度的主城核心区。

郑德雁说,市北区将围绕城市生长力的具体内涵,聚焦改革创新 ‘ 第一动力 ’ ,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增强产业活力、提升城区魅力、凝聚社会合力、创新治理能力。壮大经济实力就是要做大经济规模,做强服务经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活力就是要以产业链和创新链协调发展为途径,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集群,增强产业体系对环境的适应性、对经济的支撑力,推动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升城区魅力就是坚持绿色发展、有机更新,着力打造紧凑城区、宜居城区和智慧城区,提升城区环境质量和竞争力;凝聚社会合力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构筑城市精神家园,建设民主法治城区,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市北、发展市北,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创新治理能力就是要深化改革创新,强化 “ 互联网+ ”“ 标准化+ ” 应用,大力实施放管服等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平台化、扁平化、高效化的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环境最好,更好地满足城区居民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总之,我们将不断提升城市生长力,让生活在市北的居民、让创业在市北的企业每天听到城市生长变化的声音,感受到城市蓬勃向上的力量,实现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的愿景。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