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月25日,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的1宗的居住用地,被华润+中交+北科建联合体经过72轮竞价之后,以76亿元拿下,溢价率约为25.95%。

其他地方忙着稳楼市,北京则在忙着卖地。

2月25日,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的1宗的居住用地,被华润+中交+北科建联合体经过72轮竞价之后,以76亿元拿下,溢价率约为25.95%。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来,北京就已累计卖出了16宗经营性用地,总成交价约为671.88亿元,最高溢价率更是达49.78%,创两年以来新高。

要知道整个2019年,北京卖地收入也才1699亿元(未完成全年目标),现在短短2个月不到,北京卖地收入就已达去年的40%。

是不是很疯狂?

问题来了。

受疫情冲击,开发商资金压力山大的情况下,为啥不惜挤破脑袋,高溢价去抢北京的土地呢?要知道北京也没有出台为开发商减压的相关政策。

原因有三:

一是,当下在北京抢地的主儿多是国资背景,本就不差钱,而且多以联合体形式拿地,资金压力也相对小些。

二是,北京乃中国首善之地,长远看,其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是毋容置疑的。

三是,在卖地条件上,北京诚意十足。

众所周知,前两天,基于调控需要,北京对商品房土地拍卖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限总价、限单价、竞自持、竞配套等等,但现在推出的基本都是不限价地块(也算是变相放松了调控),而且楼面价也没有那么高,而这对开发商来说,这就意味着有钱可以赚。

所以,仅是2月11日至2月18日的8天时间里,北京成交的9宗住宅用地,就有7宗溢价率超过20%(2019年北京出让的62块住宅用地中,仅19宗溢价超过20%)。可见房企情绪之高涨。

问题又来了。

今年才刚开始耶,北京为啥就要自降门槛、火急火燎地卖地了呢?

原因也大致有二,一是从战术角度,其他城市在卖地上还没准备好时,北京抢跑有助于成为土豪开发商们眼中的焦点,可以让土地更容易卖出好价钱;

二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了,疫情的冲击可能使得今年情况更糟糕。

在大家印象里,北京乃中国首善之地,金融业发达、国企总部云集,是最不可能缺钱的地方。

事实上,去年北京的财政就已开始捉襟见肘了。2019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817.1亿元,增长0.5%,大幅跑输全国、中央和地方的平均增速3.8%、4.5%、3.2%。

以至于去年两会期间,北京市财政局长公开向中央要钱,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北京的资金支持,并给予更多的业务指导和政策倾斜。

北京一般性财政收入放缓的原因,也不难理解。

一是,北京的减量运动(疏解非首都功能),造成人口、产业外溢,导致地方税收的流失;二是,近两年的减税降费政策,又使得北京减少了三四百亿的税收。

考虑到今年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北京势必会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一般性财政收入将会更加吃紧。

在税收吃紧、中央也不可能大幅增加对北京转移支付(中西部地区有更多难兄难弟在嗷嗷待哺)的情况,北京的选项并不多,最能扛起事儿莫过于卖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北京财政预算报告中,北京自己都承认房地产行业是“北京市传统支撑行业。”

即便北京产业多元化、服务业发达,卖地收入对其财政的贡献仍举足轻重。如过去4年,北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分别为1169亿元、2945亿元、1819亿元、1699亿元,占比当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54%、31%、29%。不过也应该看到,过去三年,北京的卖地收入一直在持续下降,这一现象这主要是由北京为贯彻楼市调控而制定的苛刻的土拍政策导致的。

然此一时彼一时,严峻的经济形势不得不让北京再次祭出土地财政。前几天,上海在这个节骨眼儿推售310亿元的全国总价地王,背后也是这个逻辑。

若家底厚实的北京、上海都开始重抱土地财政的大腿了,那财政压力更大的三四线城市,就更不用说了。

接下来,不出意外,缓过神来的其他城市怕也是要跟进了。

“房住不炒”、“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上面对地方的要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也是上面给地方的要求。

所以,某种程度而言,地方不管加速卖地还是在出台利好楼市的政策,本质上并不是违背“房住不炒”,拿楼市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而是为了稳经济、稳就业、稳民生。

毕竟疫情来得是如此突然,没有一点点防备,就出现在了我们的世界里,而要想短期内对冲疫情对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压舱石的楼市就是最有效的工具。

有时候,我们需要分清楚“应该做什么”和“可以做什么”的区别。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现实中经济运作的理解。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