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存量住宅用地信息公开工作的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求各地严格按照自然资源部制定的存量住宅用地信息公开样式表格公开信息。

“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国内房地产调控仍在深入,这一次对准了存量住宅用地,房企“囤地”行径或将浮出水面。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存量住宅用地信息公开工作的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求各地严格按照自然资源部制定的存量住宅用地信息公开样式表格公开信息。

具体要求如下:

准确完整地列出每个住宅用地项目的具体位置、土地面积、开发企业等信息;

不得缺项漏项,不得使用名称简称;

鼓励在表格样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公开内容;

要将拟公开的存量住宅用地每一宗都在城区现状底图上清晰标出位置,方便查找,现状底图要有明显的区位要素,易于辨识。

此外,文件还要求各地在城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门户网站首页开设“住宅用地信息公开”专栏,避免多层嵌套,方便公众查询。

每季度初10日内要完成存量住宅用地信息更新,并作醒目提示。有条件的地区要实现公开信息的月度更新。

住宅供应的多寡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变量,影响着未来房价的预期。

但这些年供应出去的存量住宅土地到底开发了多少,又有多少地块由于某些原因晒太阳甚至在“囤地”,这些信息各方了解都不多,将这些信息集中公开,各区域的存量住宅用地信息会更为清晰,企业在制定拿地策略过程中可以有更充分的考量。

上述信息的公开还可以让外界知晓一个具体地块的建设进度,以及是否存在房地产企业“囤地”情况。

过去多年间,房企拿到一块土地后往往不急于开发,而是静观其变,赌未来地块会升值。

虽然会缴纳一部分的土地闲置费,但与土地升值后带来的利益相比,闲置费堪称九牛一毛。

这导致了房企总是抱怨土地供应量不够,地方政府却发现明明出让了不少地块,结果都长草了也不见竞得人动工开发。

近一两年来,地产行业融资环境不断收紧,房企资金压力增大,很多企业提升了土地开发和产品区划速度,加快资金回流,“囤地”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如果这次地方政府将辖区内的存量土地信息全面公开,这些常年闲置的地块和竞得房企自然会浮出水面,届时公众的曝光和监督或将推动问题的解决。

内容来源于:自然资源部官网、第一财经、房地产导刊等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