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缓解“停车难”的问题,青岛这片老城区近年来相继发布了多个停车场建设规划。近日,六街口机械停车库工程规划公示,让西部老城破解“停车难”的话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青岛新闻网独家】
停车体验,是关系到市民出行幸福感的关键指标。为了缓解“停车难”的问题,青岛这片老城区近年来相继发布了多个停车场建设规划。近日,六街口机械停车库工程规划公示,让西部老城破解“停车难”的话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西部老城区为何停车难?这是历史的必然,作为青岛曾经的繁盛之地,西部老城区经过高速积累后蓬勃发展,老字号店铺、商场鳞次栉比,可谈到停车,在那个私家车尚未普及的年代,停车场从未被列入发展规划。
而近年来,青岛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已成为全国16个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的城市之一。可城市停车资源,尤其是布局已满的老城区明显跟不上节奏,“停车难”很快成为老城区复兴的桎梏。
如今,在青岛湾改造、中山路复兴、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港城联动的一系列城市大规划下,破解老城“停车难”显得尤为迫切,在城市公共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城市“边角料”规划公共停车场成了解题关键,纵向发展城市空间,高科技停车方案参与其中,这些“掘地三尺”兴建的停车场不仅顺应了“城市双修”的理念,也让我们看到了老城复兴的决心。
“一位难求”城区大规划下的停车窘境
老城区停车到底有多难?根据交警部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为330万辆,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的机动车保有量为90万辆。而根据规划和住建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上半年,市内三区机动车泊位数量为83.1万个,总泊位需求达133.25万个,泊位缺口达50.15万个,主要集中在老城区以及综合医院等重点区域。
停车时“一位难求”、堵车时“水泄不通”是西部老城区的真实现状。而究其根本,则是历史发展潮流中被忽视的问题逐渐暴露,地上停车泊位有限,地下停车场更是少见,就连能停车的商场都没有几个,狭窄的道路两边总是停满了车。
然而,青岛人对这片土地很是眷恋,改造复兴的想法从未停止。青岛湾拆迁、中山路改造、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如今,西部老城区正在酝酿一场复兴大计,但当这张写满时尚、活力、方便、温馨的画卷即将展开时,愈演愈烈的老城区停车难题犹如拦路虎般横亘在眼前。
纵使有百年历史光环笼罩,纵使有美食和美景加持,纵使有劈柴院、中山路的名气在外,一旦遭遇“停车难”,便再难聚人气。显然,老城崛起,补足停车缺口迫在眉睫。
“边角料”规划的停车场都在向地下要空间
由于老城区空间有限,挖潜停车位仿佛“牙膏皮里挤牙膏”。
在六街口机械停车库工程规划发布之前,西部老城区已经开始利用零星地块规划公共停车场。李村路社会公共停车场位于潍县路、李村路、沧口路围合地块,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322平方米,从区位图上可以看出,这是一块临近高架路的“三角地”;而同样在高架路对面的另一块“三角地”也被规划成了聊城路社会公共停车场,占地面积约5776平方米。两幅地块都藏身城市角落,占地面积不大,日后却能提供不少于855个停车位。
当横向发展空间不足时,纵向发展可以获得更多的城市空间。
从规划上来看,两个停车场都在向地下“发力”,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及沧口路绿化带地下空间,建设四层地下社会公共停车场,总建筑面积分别是17760平方米和17289平方米。
在城市公共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城市“边角料”地块,还得“掘地三尺”向地下要空间,在保证公园绿地设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在其地下建设停车场,实现扩展停车空间的目的,这是破解老城区停车位“先天不足”的针对性措施。
借力高科技停车方案背后藏着老城复兴的决心
如果你细看六街口机械停车库规划方案,会发现这处停车场的占地面积仅有1324平方米。
如何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这就需要向高科技精准借力。据了解,六街口机械停车库引进了国内较先进的机器人自动化停车技术,停车场达到无人值守的先进化管理程度。从规划图上也可以看出,在设备用房中,汽车将会在升降机上自动泊入停车位,取车时也会由升降机将车辆从地下车库送至地面出口。
减少了汽车上下行驶时所需的车道面积,利用高科技手段,竟能让1324平方米的土地上“诞生”200个停车位。
如今,李村路社会公共停车场已通过主体结构验收,聊城路社会公共停车场即将开工,六街口机械停车库项目也已动工,西部老城区停车配套全面上线,千余个地下公共停车位即将启用,这不仅顺应了“城市双修”的理念,也让我们看到了老城区复兴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