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些年,李沧区一直以奔跑的姿态,让自己成为合格的“主城区”。


李沧区委书记张友玉。

区(市)委书记访谈

李沧积蓄着一股“劲”。

自1994年5月成立李沧区后,李沧区一直少有安逸时刻——加快“主城”建设脚步,弥合城乡差距,补城市功能、都市文化之短板;加速“腾笼换鸟”,完成重工业导出,补新兴产业导入和经济总量提升之短板。可以说,这些年,李沧区一直以奔跑的姿态,让自己成为合格的“主城区”。时下,李沧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都市文化日趋成熟,不再有人质疑其主城区的品质。

然而,产业“空心化”是困扰李沧的“阿喀琉斯之踵”。补齐产业短板,为区域探寻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从而担起青岛发展重要一极的使命,成为李沧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全区上下的新考题。

这就需要李沧上下求索,加速“奔跑”,奋力赶超。振兴产业、提升区域显示度,实现与主城区区位优势相匹配的双向奔赴。

记者感受到李沧区的“加速度”,首先是和李沧区委书记张友玉进行访谈时的细节——9点访谈正式开始,彼此简单介绍后,张友玉便以“李沧的问题、李沧的比较优势、李沧的打法”三个主题,开启了本次访谈。

虽是新任李沧区委书记,但对于2018年12月起出任李沧区代区长、2019年1月当选李沧区长的张友玉来说,工作的连贯性,让他对这片土地尤为熟稔。这也让访谈少了些“程式”和客套。经济总量不大、产业方向和城区定位需进一步明确……访谈开始后,张友玉首先抛出的,不是李沧的成绩,而是其发展过程中显现的问题。不遮不掩谈问题,可见其清醒与勇毅。

“有几次,我在枣山路上观察车的流向,基本是早晨向南去,晚上又回来了。而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访谈中,张友玉和记者谈及如是细节。在他看来,发展年轻人向往的产业,留住这些流动的人群,是李沧区的“潜力”之所在。同样被张友玉列为李沧区发展比较优势的,还有前几年建设的300万平方米的载体,这将在“双招双引”中释放强大吸引力。

漫漫征途,不畏难、不退缩,亦不妄自菲薄,方能看到彩虹。时下,李沧区列出了在“双招双引”、城市更新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新打法”——这是其弯道超车的动力之所在。

“市委要求我们发挥好‘白菜心’的区位优势,扛起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的职责使命。我们将锚定这一目标,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城区品质上作示范,让‘动能强劲、活力迸发、高效便捷、美丽宜居’成为李沧的鲜明特征,让‘开放、包容、公平、幸福’成为李沧的新名片,为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李沧贡献。”展望未来五年,张友玉如是说。

做大“蛋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升区域吸引力

张友玉直言,当下的李沧,还存有产业空心化、产业方向不明晰等短板。今后五年,振兴产业是李沧工作的重中之重。

“做大‘蛋糕’是前提、是基础,分好‘蛋糕’是目的、是动力。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产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聚精会神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把‘蛋糕’做大做好。”张友玉表示,之所以要如此强调产业,是因为这是发展之本、强区之基、富民之源。

李沧将全力推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富民产业与创税产业共同发展,构建“3+2+4”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五年的努力,区域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创新是李沧区的新名片之一。今后五年,李沧区将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培育和壮大四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核心领域,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培育中子能,塑成氢能发展新优势。生物医药产业全面培育上市许可持有人等产业链条,推动医药与康养融合发展。智能制造产业重点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加快构建现代都市工业体系。

为此,李沧区将聚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区域吸引力。“我们要强化招商队伍专业化建设,锻造一支懂产业、通政策、擅谈判的‘招商劲旅’,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优秀上市企业和龙头企业,每年引进过百亿元项目2个以上、过30亿元项目5个以上,过亿元项目70个以上。”张友玉表示,要激发“以商招商”的积极性,出台政策鼓励区域内企业招引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条。

城市尤其是主城区,土地资源“金贵”。由此看来,李沧区已建成的300万平方米载体和在建的200余万平方米载体,今后五年将成为李沧区的重要招商载体。“我们将全力用足用好,吸引一批高质量团队和项目,让李沧区的产业业态更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能更强。”张友玉说。

提升能级,让居民在李沧“安居”亦“乐业”

高楼林立的李沧东部、婀娜多姿的李村河以及烟火气升腾的李村商圈……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李沧区城市形象日益提升,李沧常因美好生活环境“出圈”。

“城市运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产业、城市建设、人才引进等各个层面形成合力。”张友玉说,除了上述产业层面外,李沧区还将坚决抓住用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这一重大机遇,完善城区功能、塑造城区气质、提升城区能级。

李沧区将重点加快低效片区开发再利用。优化片区控规,完善服务功能,导入新兴业态,打造一批区域增长极。其中,打造交通商务增长极,充分发挥火车北站“对外1小时、对内30分”的畅达优势,积极推进TOD综合开发,聚集央企和跨国公司总部,打造胶东半岛企业总部基地;积极推进国棉六厂升级保护,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和公共文化设施;加快永平路、海信慧湾等重点片区建设,以高水平规划吸引高质量投资、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创业增长极,楼山片区加快推进青钢片区、碱厂片区等产城融合项目,建设高效集约、职住平衡的胶州湾科创新城。打造城市更新增长极,世博园片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招引有实力的国企央企,打造有内涵、有影响力的城市生态主题公园和旅游集散地。

同时,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开展新一轮城中村改造攻坚,坚持先易后难、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原则,让城中村旧貌换新颜,让居民生活的更加舒适舒心。加快打通唐山路等主次干道,全力保障地铁2号线、7号线、15号线建设,让群众出门更顺畅、更便捷。系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积极开展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工作,切实改善居住环境。

如今,位于主城区、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李沧,已成为市民和外地来青人士的首选居住地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李沧区常住人口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约22.5万人,增长43.89%。张友玉对此倍感珍惜。然而,新增的人口,相当一部分只是“家在李沧”。如何让“流量”转变为“留量”?张友玉介绍,下一步,李沧区将以更为精准的大数据测算和政策支持,提供更加有吸引力的岗位,让更多的人才选择李沧、与李沧共成长。

“未来五年,我们将在民生领域系统实施‘六大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就业工作、教育供给、医疗健康、文旅惠民、社会保障和文明建设质量。”张友玉介绍,李沧区将积极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吸引更多青年创新创业;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高水平建设6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八医东院区建设。

狠抓作风,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发展的节奏拉上来”

“我们有一支敢打敢拼的干部队伍。”在谈及李沧区的比较优势时,“干部队伍”被张友玉列为重要一条。

区域发展,“关键少数”是领头雁。在新的发展征程上,提振精气神、进一步提升干部专业化水平,李沧将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李沧区将今年定为‘作风改进年’。在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我们召开了‘作风改进年’动员大会,部署开展‘正风聚力’行动,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深入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强力攻坚,为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提供坚强作风保障。”张友玉如是说。

在作风建设过程中,将着力提升四种能力。一是钻研业务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增强党员干部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努力做到掌握上情把准方向、摸清区情明确任务、吃透内情明晰路径,努力成为行家里手。二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到一线去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真实情况,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决策在一线落实、矛盾在一线化解。三是攻坚克难的能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焕发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意识,主动担当、迎难而上,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任务补起来、把发展的节奏拉上来。四是团结协作的能力,“我们将在全区大兴团结协作之风,首先我们四大班子率先示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完善议事决策程序。同时,科学分工、明确责任、推动合作,任务涉及多个部门的,按照‘谁主办谁牵头、谁排名靠前谁牵头’的原则办理。”张友玉介绍。

同时,完善精准督查、写实考核、公开监督和结果评价四项制度。尤其对于结果评价制度,张友玉表示,要把评判权更多的交给服务对象和群众。“比如,对经济部门的评价,要把民营企业和市场主体的意见作为重中之重;对社会管理部门的评价,要有针对性的倾听受众群体的意见;对窗口服务部门的评价,要随时收集每一名办事群众的意见。同时,注重评价结果运用,把评价结果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相挂钩,与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中间的目的”。

全力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

——李沧区第七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2月17日,中国共产党青岛市李沧区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张友玉代表中国共产党青岛市李沧区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团结担当、实干争先,为加快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而不懈奋斗》。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全区的奋斗目标是: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动能强劲、活力迸发、高效便捷、美丽宜居”成为李沧的鲜明特征,“开放、包容、公平、幸福”成为李沧的新名片。未来五年,李沧区将在产业发展上作示范,打造动能强劲的开放之都;在科技创新上作示范,打造活力迸发的包容之城;在营商环境上作示范,打造高效便捷的公平之区;在城区品质上作示范,打造美丽宜居的幸福之地。为此,李沧区提出实施“六大行动”、构建“3+2+4”现代产业体系等具体工作措施,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六大行动”

报告提出,将实施发展兴区、产业立区、改革活区、生态靓区、惠民富区、综治安区“六大行动”。

实施发展兴区行动,深入实施“一站一圈两区多组团”全域发展战略,加快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开创全域统筹新格局。实施产业立区行动,加快构建“3+2+4”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持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激发经济转型新动能。实施改革活区行动,瞄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积极谋划一批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厚植开放发展新优势。实施生态靓区行动,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为引领,加快解决“堵”的问题、大力整治“乱”的现象、着力做好“美”的文章,绘就沧海青城新画卷。实施惠民富区行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群众底气更足、笑脸更多,顺应美好生活新期盼。实施综治安区行动,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彰显和谐稳定新气象。

关键词:“一站一圈两区多组团”全域发展战略

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一站一圈两区多组团”全域发展战略,加快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

依托火车北站打造交通商务增长极。按照“站城一体、产业优先、功能复合、综合运营”的理念,发挥区域“临海、连空、接地”优势,打造延续历史记忆、展示青岛魅力、体验城市未来的青岛门户和城市客厅。坚持基础先行、交通优先,进一步强化“对外1小时、对内30分”的畅达优势。北站核心区积极推进TOD综合开发,聚集央企和跨国公司总部,打造胶东半岛企业总部基地。

依托李村商圈打造时尚活力增长极。传承商都文化,提升消费能级,加快形成既有“现代感”,又有“烟火气”的一站式时尚消费中心。推动商圈业态提档升级,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中高端品牌入驻率超过三分之二,打响“旅游青岛、购物李沧”品牌。

依托东部片区和楼山片区打造创新创业增长极。以东、西两大区域为引擎,突出资源互补和产业协作,形成“双翼驱动、双域联动”的科教产融合发展新格局。东部片区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平台。楼山片区建设高效集约、职住平衡的胶州湾科创新城。

依托多组团打造城市更新增长极。以世博园片区、剩余城中村、低效产业用地为重点,不断挖掘城市发展潜力,促进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世博园片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招引有实力的国企央企,打造有内涵、有影响力的城市生态主题公园和旅游集散地。

关键词:“3+2+4”现代产业体系

报告提出,加快构建“3+2+4”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持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发展三大经济形态。以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为抓手,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每年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5家以上。积极发展枢纽经济,建成TOD、智慧物流园区等功能平台20个以上。

提升两大优势产业。以商贸服务业、现代金融业为重点,夯实稳增长基础。推动商贸服务业扩量提质,推进“李村大集”等老字号品牌出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力争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6家以上。做强兴华基金等平台,推动基金管理总规模突破300亿元。

做强四大新兴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做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培育中子能,塑成氢能发展新优势。围绕金属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方向,打造上下游一体、环境友好、优势突出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全面培育壮大上市许可持有人、销售使用商、物料供应商等产业链条;做强智能制造产业,围绕精密制造、汽车配件、海水淡化等方向,加快构建资源占用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都市工业体系。

关键词:“六大质量提升工程”

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将在民生领域系统实施“六大质量提升工程”。

着力提升就业工作质量。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着力提升教育供给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学,持续提升优质资源覆盖率;着力提升医疗健康质量。高标准建设6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八医东院区建设;着力提升文旅惠民质量。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加大文艺中心、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免费开放力度,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提升社会保障质量。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抓好低保、特困、残疾、优抚等群体救助政策落实,织密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着力提升文明建设质量。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关键词:敢当善为

报告提出,坚持任人唯贤,锻造敢当善为的干部队伍。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有针对性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重大斗争、社会稳定等第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更大力度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统筹用好各领域、各年龄段干部,让整个干部队伍都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旗帜鲜明为改革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

张晋整理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