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买房过程中常遇到哪些“套路”?消费者应该如何规避风险?我们将盘点买房中常见骗局,并送上“防坑秘籍”。

又到一年3·15,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商品房作为不少家庭最重要的消费品,往往也要承担不小的风险。如果不小心遭遇“套路”,踩到“陷阱”,所耗费的不只是金钱,漫漫维权路费时又费力。那么,买房过程中常遇到哪些“套路”?消费者应该如何规避风险?我们将盘点买房中常见骗局,并送上“防坑秘籍”。

说好的景观去哪了?

景观是小区品质的重要保障,日前就有业主投诉,自己在看房时,销售曾经承诺楼盘的南侧有一条景观河,但房子盖好后,景观河却依然是一条臭水沟的模样。业主找到开发商,得到的答复是河道治理属于市政工程,公司无权干涉,只负责绿化岸边。

在商品房买卖纠纷中,虚假宣传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情况。为了吸引购房者,许多开发商会把楼盘吹得天花乱坠,园林绿化、周边配套、学区划片、精装标准、房源存量等等都可能存在夸大。比如有的置业顾问会以房源紧张为由制造焦虑情绪,逼迫购房者尽快下定,实际上未售房源还很多;再比如不久前山东济南某楼盘为了吸引购房者,在地铁线路建设规划还未通过官方审批的背景下,就私自建造了地铁站牌,被买房人举报虚假营销,欺骗购房者。

防坑秘籍

宣传内容尽量写进合同

从签合同、交首付到住进新房,大多数新建商品房项目约有两年左右的建设周期。买房时购房者看不到房子的真实全貌,收房时就像“拆盲盒”一样,不知道是惊喜还是惊吓。“房地产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科学、准确,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中涉及规划或者建设中的交通、商业、文化教育设施以及其他市政条件的,不能作误导宣传”,这是《房地产广告发布规定》的明确要求,也是开发商在广告宣传中不能触及的底线。在购房时,一定要实地考察,不要轻信。无论是广告宣传资料还是置业顾问的口头承诺,都要尽量留下书面或录音证据,在签订合同时最好把开发商宣传的内容,比如精装修所赠电器品牌型号等标准,尽量详细明确地填入合同中。

都尾盘了咋还有房?

“这个单元东户只剩下两套了,再不交定金真的买不到了。”市民刘女士聊起买房时,售楼顾问催她交定金的事历历在目。可在两个星期之后,她再来售楼处却发现,更好楼层的房子重新变成“在售”状态。制造火爆的销售局面,“逼迫”消费者出手,这可是开发商惯用的伎俩。而且不仅仅是制造紧张心理,开发商还会在房子数量的推出和价格制定上“做文章”。通常是选最差的户型和楼层先出手,然后把好的房源留起来等待未来卖高价。而先卖的房源往往由于被过分包装,买房人入户后发现各种问题,比如采光、遮挡、临近商业等问题,再与开发商交涉时已经于事无补。

防坑秘籍

摆正心态定位购房标准

消费者要摆正心态,购房时要把问题搞清楚,对合同条款有异议、约定不明确、不满意的,就坚决不签,坚决不买,不要图一时之快,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和经济损失。另外,购房者应该根据自身需求,筛选出地段、价格、户型、楼层都符合自己需求的房源。通过比较开发商实力、小区配套、物业资质等,确定最终房源,不能只听销售顾问的,随意降低购房标准。

新房怎么全是“病”?

去年高新区的杨先生找到了早报公益验房团,希望专业的验房师能帮忙给自己的新房把把关。随后在验房过程中,糟糕的房屋质量让人大吃一惊。如主卧地板,验房师发现四个角都有塌陷情况,除此之外墙面裂纹、电线线头裸露。卫生间瓷砖空鼓的问题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而早报记者在多次公益验房过程中发现,瓷砖空鼓、地板塌陷几乎成了精装房的“常见病”,有的甚至出现顶棚裂纹、墙体倾斜等绝对“硬伤”。一名验房师透露,他曾在一个房间的42块地砖查验出41块有空鼓。

房屋质量问题也是消费者维权的一大热门。部分房企为了获取更高利润,维持高周转模式,建造过程中偷工减料,忽视房屋质量,导致外墙脱落、房屋渗水、劣质精装、墙体裂缝等各种问题。

防坑秘籍

收房别马虎先验再收

购房时做足功课,了解开发商以前的楼盘质量,签订合同时,问清楚实际房屋与样板间之间的差异,合同条款中对房屋质量应有明确条款,明确保修期时间,以免服务被缩水。如果是精装修,建议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应写明装修使用材料、品牌、型号、名称等,这样在对比价格时也能有所依据。

验房是避免房屋质量问题的关键。在收房时,应该聘请专业的检测机构对房屋质量先行查验,在房屋合格的情况下才能收房。另外,在房屋建造过程中,有条件的话可以到工地看一看,了解施工现场情况。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鹏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