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青岛城市样貌不断迭新的十年。从“几代蜗居”到“广厦千万”,又从繁华迤逦到重回自然。青岛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其背后是人居需求的提升和宜居环境的更迭。

■已投用的辽阳路(南京路-福州路段)交通结建工程。

■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作业现场。

■青岛扎实推进美丽村居建设。图为崂山区东麦窑村。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场馆。

■青岛西海岸新区南岛小镇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青岛城市样貌不断迭新的十年。从“几代蜗居”到“广厦千万”,又从繁华迤逦到重回自然。青岛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其背后是人居需求的提升和宜居环境的更迭。

住建,关乎民生。作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涉及住房保障体系、市政路网建设、配套设施工程建设、村镇建设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方方面面,与每一位老百姓生活都息息相关。

十年间,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住房保障、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努力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作贡献,开创青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

住房是民生之要,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住有所居”更是每一个家庭的朴素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市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住房保障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保障民生实现群众“安居梦”的头等大事,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日趋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住房保障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年间,从公租房到保障性租赁住房,从棚户区改造到老旧小区改造,从经济适用住房到共有产权住房,一项项住房保障举措正在“一砖一瓦”中落地见效,垒砌起千万民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美好愿景,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提供有力支撑。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我市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住房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4万套、人才住房24.7万套,发放租赁补贴5万户,有效纾解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难题。实施棚户区改造30.9万套(户),成为全国第九个“棚户区改造激励支持城市”。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426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3380万平方米、加装电梯2256部,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加速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

城市品质提升,家园更新更美

近年来,一幅城市蝶变的宏大画面已在青岛加速形成,尤其是今年全市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以来,一批批重点项目在青岛接连开工,一个个项目犹如一粒粒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为城市建设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带来新希望。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事关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础。从穿海而过的海底隧道,到宛若游龙的高架路,再到蛰伏地下的供热管道,以及不断得以缓解的市民停车难问题和老城区的悄然蝶变……十年间,我市聚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一批关系城市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重大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长期影响群众日常生活和交通出行的市政设施短板正在补齐,一批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事项目、发展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开工建设胶州湾第二隧道、康复大学等一批关键性工程,建成仙山高架路、市公共卫生应急备用医院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高质量完成青岛国际会议中心等上合峰会场馆建设保障任务,特别是今年以来乘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东风,新启动唐河路—安顺路打通、海尔路—银川路立交、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加紧推进重庆路快速路、山东路—鞍山路立交等一批事关长远的标志性工程。新建城市道路1500余公里,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配套面积20183万平方米,新建城市天然气管网7337公里。6条地铁联网运行,运营里程跻身全国前十。建设公共停车场212处,增加公共停车泊位8.29万个。高水平完成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国家级“双试点”任务,完成建设海绵城市面积264.6平方公里,建设各类管廊116公里。推进中山路及周边区域保护更新,完成约22万平方米保护建筑修缮和活化利用。完成建设海绵城市面积263平方公里,建设各类管廊115公里。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厂6座,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也在深入推进。全市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累计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300个,建成镇级垃圾终端处置站24个。改造完成农村危房2.1万户,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启动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实施农村清洁取暖改造32万户。完成10个美丽村居省级试点创建工作。

“绿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

这十年,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转型升级,建筑产业实力大步跨越。全力扶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新增总承包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12家,总数达到15家。8家企业入选全省建筑企业30强,入选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德才装饰成为全省首家A股上市建筑业企业。成功争取中铁建设集团华中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等央企落户我市。全市建筑业产值由2012年的1013.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297.3亿元,年均增长13.8%。建设行业经济支撑作用持续增强,为全市“稳增长”大局作出重要贡献。

此外,住建经济转型发展成效明显。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全力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对全方位迈向低碳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年间,青岛成功争取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统筹开展绿色建造和节能改造,城镇规划区新建民用建筑100%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成绿色建筑828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340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818万平方米。全国首张超低能耗建筑性能保单、首张绿色建材保证保险保单在我市开出。青岛先后获评国家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

行业管理创新步伐持续加快。坚持创新探索、试点先行,累计争取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支持城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等十余项国家级试点任务,累计获得中央奖补资金近80亿元。加快打造城市信息模型(CIM)、房屋全生命周期等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行新建住宅工程交付“先验房后收房”等新路径、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术,一批具有青岛特色的先进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未来五年,更多住建领域成果正在酝酿

未来五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乘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东风,秉承“唯信任不可辜负,唯实干回报信任”工作理念,以“工作标准化、标准程序化、程序公开化”为抓手,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事争一流、唯旗是夺,推动全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力争当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排头兵。

跑出住房保障“加速度”,实现住有宜居新提升。扎实做好公租房保障,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万套(间)以上,有效解决城镇常住人口住房困难问题。积极培育多元供给主体,强化住房租赁市场监管,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全面提升新建和存量住房品质,完善既有住区设施和空间布局,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主动仗”,提升城市发展新能级。顺应城市未来发展需求,跑步进场,挂图作战,加快推进重大市政道路项目建设,消除存量未贯通道路,构建功能完善的骨干路网体系。加快实施清洁取暖工程,实现东岸城区“无煤化”供热。开工建设公共停车泊位约8万个。系统开展城市体检,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燃气、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等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完备的功能支持。

按下城市更新“快进键”,增添老城旧街新活力。聚焦旧城旧村改造,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同推进,计划改造1000个城镇老旧小区,启动改造73个城中村,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和主城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切实提升群众居住环境品质。加速推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计划完成约170万平方米建筑保护利用、立面修缮和协同区域改造等,并配套实施55条风貌道路改造提升。

打造乡村建设“升级版”,焕发人居环境新颜值。着力推动美丽村居建设,建设20个市级美丽村居试点,探索打造更多“鲁派民居”青岛样板。着力抓好农村危房治理,加强农村房屋安全管理,有序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探索建立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安全救助机制。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因地制宜推进46.9万户清洁取暖建设。

挥出转型升级“组合拳”,壮大行业发展新动能。建筑业方面,强化产业链招商,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力争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房地产市场方面,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动摇,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切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回首这十年,青岛的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如今,青岛正进入全新的发展节奏,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王冰洁 通讯员李超伟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