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市北区启动近年来规模最大的老旧街区改造工程,涉及居民楼座1017栋,建筑面积363.5万平方米,惠及群众约5.2万户。
市北区辽源路街道“微更新”提升改造项目。
老旧街区改造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今年,市北区启动近年来规模最大的老旧街区改造工程,涉及居民楼座1017栋,建筑面积363.5万平方米,惠及群众约5.2万户,老旧街区的改造范围和面积居青岛各区市之首,惠及居民数量占全市老旧街区改造居民的一半以上。
老旧街区改造是指对建成年代较早、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的区域进行的整体性、系统化改造,以居民改造意愿强烈、集中连片的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从“老旧小区”到“老旧街区”,虽一字之差,背后却是对城区整体环境优化和城市品质能级全面提升的探索和期待。
老旧街区改造涉及范围广、关乎种类多,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鼓励小区居民全过程参与,确保实事做实、好事办好,市北区创新工作机制,破解改造难题,努力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点面结合”更具系统性
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们曾提出,城市改造如果单纯按单个小区分别推进,较难形成系统的城市经济综合体,也很难挖潜城市闲置资源;相反,如果以街区为单元,从城市角度整体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会系统解决城市功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问题,事半功倍。
市北区错埠岭社区错埠岭二路17号广场地处辽源路街道辖区腹地中部,广场占地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是周边四千余居民休闲活动的主要区域。广场周边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楼院在2018年“改头换面”,十余个老旧楼座集中整治,生活在这里的街坊四邻们露出笑脸。但近年来,位于楼院围合区域的小广场迟迟未升级,1处儿童滑梯、零星的健身器材及少量的休闲坐凳,满足不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大家改造意愿强烈。
了解大家诉求后,辽源路街道以老旧街区改造为契机,以“辽源星火成长舞台”为主题,积极谋划并组织实施错埠岭二路17号小广场“微更新”提升改造项目,投资约20万元,对儿童活动场地重新铺装,并增设钢结构小品休闲坐凳、党建宣传栏等设施,使之成为周边居民溜娃的打卡地。“结合辖区老旧街区改造,我们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硬化路面、美化墙体、疏通管道、消防安全等迫切需求,还以片区为整体设计居民休闲活动空间,重点打造儿童成长舞台(错埠岭二路17号)、助老休闲花园(伊春路68号)、‘双拥公园’(永吉路47号)等,形成全龄友好型街区。”辽源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点面结合”的系统性更新正在激活老城区。人民路曾是青岛市最繁华热闹的道路之一,聚集了棉纺厂、四方机厂、晶华玻璃厂等一批工人宿舍,见证了青岛近现代工商业的崛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路沿线部分楼院设施老旧,居民居住条件和城市形象亟待提升。2022年,人民路片区作为重点项目纳入市区两级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在改造过程中,四方街道结合人民路城市更新整体改造计划,将人民路287号征收地块以及四机宿舍小区的南北商街也纳入整体改造范围,利用棚改腾空地块打造“时光轨迹”主题公园。
“时光轨迹”主题公园总体规划布局以人民路街心公园、东西向商业步行街为主,形成贯穿社区的轴线和廊道,以时光轨迹为线索,居民进入具有人文意趣和多元化体验、展示机车精神的公园空间,历史记忆的碎片得以自然融入生活场景,重塑有温度的城区。
创新设计师驻场跟随制度
今年,市北区老旧小区的改造量是前三年的总和,再加上公共区域、闲置地块功能更新等,都给改造工程组织实施带来很大挑战。为了确保居民需求得到最大化满足,市北区把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贯穿改造全过程,在全市创新实施设计师驻场跟随制度,全程参与居民意见征集,建设前问需于民、建设中问计于民、建设后问效于民。目前,全区老旧街区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将在10月底前全面完工。
走进鞍山五路街角活力空间,可见色彩明亮的防滑地面、健身器材、休憩坐凳……据介绍,此处街角空间位于市北区鞍山五路、鞍山路交界处,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周边有住宅楼二十余栋、居民1500余户,人口密集、老年人群多,如何把这一地块用起来?海伦路街道工作人员展开实地调研,初步确定3个设计方案,并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经过多次协商讨论和投票表决,最终锁定了改造方案——实施鞍山五路街角活力空间项目,为居民打造一处“家门口”的活动健身场地,实现街角空间华丽转身。
改造并未止步于此。记者在现场看到,广场上的乒乓球台周边都加上了透明的防风设施,既美观又实用。“有了这个挡板,不仅打球的时候能挡风,而且还能把球台和其他器械隔开,方便又安全。”居民李先生告诉记者,针对这个问题,球友们和前来调研的工作人员反映过一次,没想到就被“记心上了”,“老旧街区改造也有售后服务了,我们很满意!”
“大物管”:三分建,七分管
市北区共有开放式老旧小区楼座5300余栋,涉及28.7万户居民,其中九成的开放式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且多数属于老旧街区改造范畴,如果不及时给老旧小区找个“管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旧街区的改造成果将大打折扣。
针对辖区老旧小区内物业服务缺位、无人管理的问题,延安路街道等创新以社区、网格党组织为核心的自管自治、联动共治等模式,探索实施“微网格”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微网格在收集社情民意方面的“探头”作用,确保无物业小区治理有效引领,让居民身边的各项“急难愁盼”有人问、有人管。在全区,市北区也正大力推进“大物管”改革,将市北区整体作为一个“大物业管理范围”,依托区属国有公司,撬动社会化力量,积极引入专业化物业管理。目前,这一“大物管”模式已在四方街道四机宿舍试点运行。
四机宿舍是原四方机厂职工楼,已建成四十余年,共有31栋楼、1700余户居民,常住人口5000余人,其中老年人占比约70%,过去,小区私搭乱建、飞线杂乱、屋顶漏水、管道淤堵及乱停车等问题突出。以老旧街区改造为契机,专业物业管理团队于去年11月底以“社区代管”方式进驻,实行“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专业服务+智慧平台”的协同治理模式,针对停车难、线缆乱、管网老化、楼道破旧、管理缺失等痛点问题实施“五大提升工程”,打造党建引领老旧小区一体化治理“四机样板”。下一步,市北区将总结试点经验、优化运行模式,结合老旧街区改造,积极推广“大物管”模式,带动提升市北区整体基层治理水平,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宜居舒心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