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保障土地供应。建立土地规划公共资源预告制度,实行招拍挂土地季度预公告,有效平衡土地供需关系,已供应土地超8万亩,土地出让收入1008亿元。其中,供应人才住房用地2211亩。

    12月19日,2020年市政府部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简称“三民”活动)公开云述职报告会正式拉开帷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2020年工作报告透漏,2020年已供应土地超8万亩,土地出让收入1008亿元。其中,供应人才住房用地2211亩。此外,今年全市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49万亩、闲置土地8451亩;还盘活处置司法查封闲置土地800余亩。

2020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履行“两统一”职责,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着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修复,持续改善提升城市品质,全力服务保障民生,与广大市民共谋城市发展,共解“急难愁盼”,共享改革成果。

一、聚智空间规划,擘画发展蓝图

坚持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构筑山清水秀、集约高效、宜居适度的国土空间。

协同规划促进半岛融通。组织胶东五市国土空间规划协同联席会议,共谋共商胶东半岛规划协同大计,推进区域竞合优质资源、培育更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

总体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站在未来看青岛,完成《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初步成果,开展都市圈空间发展及产业创新空间布局等专题研究,确定城市性质定位、产业空间发展指引、生态红线等重点内容,科学划定并优化完善“三区三线”,统筹配置资源要素,承载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

专项规划赋能领域建设。完成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初步成果,为贯通国家东部沿海高铁通道,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门户枢纽提供规划指引。海岸带及海域空间专项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科学划定海域“两空间内部一红线”,推动陆海协调发展。编制《胶州湾岸线公共空间规划》,强化滨海公共空间复合利用

村庄规划助力乡村振兴。基本完成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完成93个村庄规划,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支持美丽宜居乡村多元发展。

控制性详规推动区域治理。全面完善并编制完成中心城区81个片区控规,72片已获批,控规批复全覆盖进程持续加快,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法定依据。

二、聚能土地支撑,撬动发展引擎

实行“土地跟着项目走”,向政策创新要效益,优化增量与挖潜存量齐头并进,推动有限资源向“十五个攻势”、十三条产业链等重点项目集聚。

强化政策创新。疫情期间,出台支持企业发展15条措施,企业延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约19亿元,极大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实施新一轮征地区片地价,平均上调26%,有效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制定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实施意见,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首次出台新型产业用地(M0)意见,6宗地成交,支持产业项目功能适当混合,为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人才空间需求提供用地保障。6宗土地探索实施“标准地”出让,简化、优化、标准化工业项目落地程序。出台轨道交通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和开发利用实施意见,开展地铁沿线土地调查,推动“大储备”和“跨区域储备”。出台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管理办法,加强土地二级市场建设。

优化指标配置实行新增建设用地安排与存量土地数量挂钩,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开工作为配置用地指标的依据,全市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79万亩,其中国家指标5000余亩、存量土地消化处置产生指标2.29万亩,保障了潍莱高铁、青宁输气管道、富士康等重大项目落地。

引导项目选址。识别符合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可用于近期开发建设的未利用土地,形成“招商地图”,制作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分布图册,引导区(市)以地招商、精准招商。

保障土地供应。建立土地规划公共资源预告制度,实行招拍挂土地季度预公告,有效平衡土地供需关系,已供应土地超8万亩,土地出让收入1008亿元。其中,供应人才住房用地2211亩,保障招才引智;供应公共管理和服务等基础设施用地超3万亩,推动了海大黄岛校区、齐鲁医院、山东能源研究院等一批文教卫体医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入。

推进盘活利用。坚持以“供”促“消”、共同监管,全市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49万亩、闲置土地8451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促进土地“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创新府院联动机制,盘活处置司法查封闲置土地800余亩,帮助多家企业化解债务。推动停滞项目盘活,收回南京路1号地块,重新组织出让;重新启动湛山广场人员掩蔽工程,将建设主题公园,提供500余个地下车位。


加强地下空间利用。《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通过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并公布实施,为地下空间统筹开发利用提供法制保障。出台地下空间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办法,加大地下空间立体开发力度。

提升测绘地信服务。加快基础测绘成果运用,向24家单位提供地形图数据。发挥测绘应急保障作用,为小珠山森林火灾扑灭、新冠疫情防控提供测绘影像数据支撑。试点推进20平方公里的实景“三维青岛”建设,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精准度及合理性。

三、聚焦红线底线,守护沃土青山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认真履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牢牢守住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开发的底线、红线和管控界限。

摸清家底夯基础。坚守国家立场,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统一时点调查,全面摸清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情况,为保护利用自然资源、服务宏观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撑。

保护耕地守底线。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25.5万亩;全年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规模约30万亩,新增耕地近3.7万亩,农民增收7400余万元。研究设施农用地管理意见,全省率先研发备案和监管系统,促进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生态修复见成效。完成12处矿山复绿,治理恢复44处露天矿山和79处“三区两线”历史遗留矿山,督导10宗采矿权退出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实现“还绿于民”。我市申报了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莱西市九顶庄园项目入选全国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仅10个)。

利剑高悬显威能。强力推进土地问题综合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土地例行督察问题整改等专项行动,全市立案查处违法用地2969亩,对10个土地违法典型案件挂牌督办,形成坚决遏制违法占地的高压态势。

四、聚合品质提升,激发城市活力

遵循“城市设计引领城市发展”,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通过两年攻坚作战,项目落地实施成效显现,城市品质环境明显提升。

创新建设攻势调度平台。率先搭建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信息化管理系统,攻坚任务“一张图”落点定位、动态呈现,破解攻势调度多级流转“慢、卡、繁”难题。

注重历史城区保护利用。启动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修编,保护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将中山路区域保护更新作为着眼青岛未来百年发展的历史性工程谋划部署,完成《中山路及周边区域保护与更新规划》,四方路、馆陶路等历史街区陆续开街,上海路、黄岛路等有序推进,打造市民宜居、方便、温馨的国际化商业步行街区。引入院士专家团队优化国际邮轮母港区启动区单元论证方案,推进启动区首开项目落地实施。

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启动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研究促进城市更新工作实施意见,督导区(市)完成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完成胶州湾东岸楼山后老工业区及流亭机场片区更新规划,启动中车四方厂区“城市客厅”一期工程,用“绣花”功夫指导完成崂山北村新苑等20处社区“微更新”试点示范项目,为城市注入“抗衰老”基因。

加快“新基建”编研。开展“新基建”规划发展研究,参与编制《青岛市5G通信基站设施专项规划》,助推“新基建”带动效应、乘数效益。

推动完善市政配套。加强重点公共设施及住宅配建停车位规划管理,停车设施缺失、公共交通不便区域停车配建指标上浮10%-20%,缓解停车难问题。梳理推送具备建设条件的60处公交场站信息,支持公交线路优化延展服务半径。

营造城市艺术氛围。规划展览馆、雕塑馆全年接待6.4万余人(次),雕塑园接待94万余人次。举办“2020中国·青岛公共艺术大展”“在水一方·全国女水彩画家作品展”等7次展览展示活动,让公共艺术融入城市生活。

五、聚心流程再造,优享惠民服务

推进服务细节化、措施人性化,让企业群众获得更加高效便捷、舒适温馨的办事体验,推动建设企业成长的“热带雨林”、市民安居的幸福城市。

做减法,推动行政审批新提速。有效承接省政府委托下放的平度、莱西农转用征收审批权,获取批文时间由60日压缩至5-8个工作日。实行规划审批告知承诺许可、图证分离,嵌套规划、土地工作流程,招拍挂项目从签订成交确认书到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内部办理12个工作日完成,较去年提速30%。27个项目“交地即交证”,推动“拿地即开工”,促进项目尽快形成实物进度。深化“多测合一”,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土地综合核验与不动产首次登记“三同步”。优化康复大学规划方案,超前开展第二条海底隧道及两端接线工程方案论证,完成亚洲杯足球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规划选址。完成150公里公路、铁路等重大线性交通工程用地预审及规划选址,推动项目落地拉动投资约330亿元;预计全年规划许可建筑面积9500万平方米。

做加法,实现不动产登记新跨越。全市办理不动产登记证书27.95万件、证明36.18万件。“互联网+”,65类业务“一网通办”,企业和个人可以自行办理网上缴费、下载电子证照等业务。“随地办+”,19类业务“全市通办”,市民不受行政区划限制任意选择登记大厅办理。“协同办+”,实现二手房转移登记与水电气暖有线电视过户同步办理。探索“交房即可办证”,11个项目1800余户业主在交房现场领到不动产权证书。“当日办结”业务较去年增加5%达到95%,“秒办”业务增加至4项。打通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最后一公里”,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发证率分别达到97%、98%。实行“管办分离”,破解困扰丽馨苑(金源小区)三期居民多年办证难题,155户居民申请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积极推进化解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初步摸查项目88个、涉及居民4万余户。推动44家历史遗留问题民营企业完成产权登记。

做乘法,集成靠上服务新机制。多层面联动,构建形成服务区(市)、企业的平台,实现信息对称互动联通、问题落实掷地有声、服务效应几何倍增。建立市区两级自然资源部门“周会商”机制,加强与发改、招商部门及镇(街道)信息共享,精准对接做好土地和规划服务保障。成立攻坚督导专班,对重点项目巡回督办帮办;通过区局联席会等走访区(市)、企业290余次;“项目管家”跟踪服务项目350余个,主动回应企业需求出台加强审批事中事后监管、规范规划许可变更等5个政策文件。

六、聚力党建统领,强化担当作为

坚持工作中找问题,党建上找原因,推进“清风自然阳光规划”机关品牌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坚定不移扛牢政治责任。顶格推进落实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市委巡察整改等各项任务。建立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组织庆祝建党99周年系列活动,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落实“为企业护航”各项措施,持续推动正风肃纪。

久久为功锻造干部队伍。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抓好处长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三述”,加强专业化培训,开展“燃烧激情建功青岛”主题活动,组织综合知识竞赛,提升干部队伍“三化一型”素质能力。

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去年三民活动收集意见建议75条,今年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05件,问政山东、问政青岛问题143个,政务服务热线1.3万余件,群众来访850余人次,网络在线问政、民生在线、行风在线问题近1500个,媒体监督曝光问题15个,均逐条回复办理。深刻反思“旧证被丢新证难发宅基地成了‘黑户’”等以点带面的问题,将“变更公用事业信息‘一窗受理’”等“金点子”吸纳到重点工作中,不断健全完善常态长效机制。同时,更加注重政民良性互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规划批前社会公示收集意见7700余份,主动公开发布信息6100条,开展土地日等宣传活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行政审批服务、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公开问卷调查,5项政策公开征求意见,召开4场新闻发布会,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一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民宜居幸福生活的要求还有差距,仍面临用地供需不平衡、推动规划落地实施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等问题。2021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不断加大规划编研力度,系统构建“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持续强化土地要素支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国土资源监管水平,推进生态国土建设;积极改善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城市;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