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市北区在册农贸市场有24个,经营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
大连路农贸市场配备了微型消防站。崔冬妮摄
在河西智慧农贸市场,消费者可全程溯源食品安全。 崔冬妮摄
南山综合市场海鲜摊位改造效果图。
大连路农贸市场购物环境十分舒心。崔冬妮摄
市北区在册农贸市场有24个,经营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机遇下,市北区发起农贸市场及周边品质提升行动,彻底改变过去部分农贸市场“脏乱差”的形象,分别从硬件、软件着手提升市场环境,让市民逛市场更便利、更舒心。
“智慧农贸”让消费“更透明”
“您已进入疫情防控区域,请您测量体温、佩戴口罩,注意身体健康。”刚踏入河西智慧农贸市场,便可听见温馨的提示音,眼前出现了一个一米多高、可以360度旋转移动的机器人,除了可自动测量体温、用摄像头监控市场环境外,它还可为顾客提供公共设施查询和语音咨询服务。
与此同时,在井然有序的蔬菜区、水果区、熟食区之间,另一台小巧灵活的机器人正在进行喷雾式消杀。“别小看了这个‘小个头’,顶五六个人干活呢!”河西智慧农贸市场经理乔守洪说,该市场总面积达5700平方米,以往需要5-6位工作人员分区域消杀,耗时将近两小时。“现在每天用智能消杀机器人,半小时内便可完成全域消杀,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也不会对业户和消费者带来干扰。”
“智慧+”是改造后的河西市场最大的特色。去年6月启动升级改造时,河西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便与阿里巴巴合作引进了智慧市场(客如云)管理系统,历时半年,这里已经变成了集商品展示交易、电子商务、无公害检测检验、商品信息源头追溯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星级标准智慧型农贸市场。
从入口处直行10米,抬头便可看到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农药残留检测信息、摊位菜品溯源信息、菜价、客流数据分析、实时交易额和一周内交易笔数和交易额即时更新。在它的西侧,伫立着一块一人高的触摸式电子屏,消费者通过点击“商家公示”“菜价公示”“质量检测”“产品追溯”等版块,就可以随时调取想了解的信息。
软件升级的同时,市场的硬件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这个市场建于2007年,运营十几年后,出现了地面破损、门头不齐、摊位凌乱、硬件陈旧等‘通病’。”河西智慧农贸市场总经理袁绍起说。在市场内经营了十几年的摊主冯启玲也是感触颇深:“之前市场内光线差,一些老年顾客都看不清秤上的斤两。顶棚老化了,遇上下雨天十有八九会漏水,没有硬化的地面湿漉漉的,顾客过来买菜还得注意不被水洼的脏水溅到……”
去年6月,河西市场重新设计了外部形象、内部布局,划定了业态分布、摊位标准,部分区域做了干湿分离。这让重新开张的冯启玲眼前一亮:“改造后的市场里很敞亮,环境跟大型超市一样整齐舒适。”
袁绍起介绍,以前市场里没有空调,遇到高温天,不光业户们热得满身汗,也不利于蔬菜等保鲜。“现在安装了中央空调,卖菜的、买菜的都不用受苦了。”
“智慧型农贸”正是市北区打造示范农贸市场的转型方向之一,未来将引入更多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便消费购物的同时,极大地方便市场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市场经营活动的动态监管。
基地直供让菜品“更新鲜”
常到大连路农贸市场买菜的市民近来发现菜价比之前便宜了些,蔬菜类均价优惠了5角—1元左右。原来,市场内的部分业户与周边市区菜农“牵手”,直接从蔬菜生产基地采购新鲜平价的菜品。
“之前业户从批发市场进货,按照市场规律会有多重加价环节,我们一直想从采购源头上找突破口,经过到周边市区勘察比较,为业户推荐了蔬菜生产基地合作,蔬菜从地头直销到市场。”大连路农贸市场办公室负责人史梦说,如此一来,就省了中间差价,替消费者的钱袋子“减了负”。
近些年,大连路农贸市场的变化一直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原先1.8米的过道拓宽到了2.4米,以前7-8平方米的蔬菜摊位和生肉摊位面积都拓展了两倍,宽敞的台面可以陈列品类更丰富的菜品。为了满足大量购物的需要,市场还为消费者配备了超市同款购物车。“市场因为周边都是小路,不好停车,所以结合改造新规划了13个免费停车泊位,日间可供业户和消费者停放,夜间免费提供给周边居民。”史梦说。
自从改造提升后,来大连路农贸市场买菜的市民越来越多。家住绍兴路的马先生即使要坐10余站车也要来这儿买菜,“冲的就是菜新鲜、低价,螃蟹、蛤蜊味美、量足。”他表示,不但过道宽敞了,每家摊位前面还放了一个灭火器,看在眼里感觉很安心。
“大连路农贸市场建筑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不仅有果蔬肉禽等常规经营项目,还有布市、制衣、被褥等特色经营摊点,安全责任是头等大事。”史梦说,为此,市场为130余家业户都配备了灭火器。每个月都有专门的检查人员检查灭火器的压力、喷灌、保险销、压把、瓶体等细节,超过使用期限时及时换新。“光是实现‘一户一器’还不够,人人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至关重要。我们对业户进行消防技能培训,并不定时抽区域进行消防演练,确保每个业户都熟练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
近日,大连路农贸市场在环境卫生、清晰标价、安全防疫等方面的工作获得第三方测评机构的好评。“市北区按照《青岛市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办法》的规定,持续开展三年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活动。今年市北区实现60%以上的农贸市场都走向‘规范化’。”市北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姜文生介绍,这个评分体制从今年6月开始实行,每月评定一次,对评为“优秀”的农贸市场进行奖补,评为“不合格”的农贸市场将在内部会议上被曝光、点名批评。
“让菜品更新鲜,环境更舒心、安全,这是我们对标‘规范化’不断提升的方向。”史梦表示,外部监督有助于精确查找短板,制定问题清单和提升整治方案,最终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更优质安心的购物环境。
农贸市场正在悄悄“变脸”
7月底,一场农贸市场及周边品质提升工作会议将市北人的目光吸引到了全区24处“菜篮子基地”上。
会上播放了农贸市场创城工作专题片,其中既有像河西智慧农贸市场、大连路农贸市场等交易井然有序、市场干净卫生的“优等生”,也有存在冒市经营、垃圾桶无盖、商品摆放杂乱、飞线凌乱等问题的“后进生”。
如何让“后进生”加快脚步迈入“优等生”梯队?市北区出台了《市北区农贸市场及周边品质提升工作方案》,集结市场监管局、城管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市北分局、交警市北大队、各街道办事处等相关责任单位成立了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工作专班,对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经营秩序、交通秩序、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垃圾分类、市场公厕等依职能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从多方面推动农贸市场及周边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
与此同时,市北区充分发挥“优等生”引领作用,今年计划新建和升级改造10处以上农贸市场、创建60%以上规范化农贸市场、打造22处示范农贸市场(含摊点群和生鲜超市)。
据姜文生介绍,新建和升级改造10处以上农贸市场这项工作目前已完成90%,另外新建的两处农贸市场分别位于晓港名城和双山街道,目前已经完成硬件设施建设,摊位已经全部打造完毕,正在进行招商工作。
走进市北区正在悄悄“变脸”的农贸市场,眼前焕然一新:海云庵农贸市场重新布设了电线,更换了老旧灯具,购物环境更明亮了;益欣市场新做排烟系统,加装了净化器和空调,夏天逛市场更凉爽了;康定路市场新增1600余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品类更加丰富,空间布局更加美观敞亮……
在“优等生”的带动下,像南山综合市场这种基础配套设施落后的农贸市场,已制定整体升级改造方案,将全面提升排水、强弱电、消防通道、摊位设施等硬件基础设施,消除消防、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各类隐患,给市民一个全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