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棉厂内景
与如今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不同,20年以前的青岛是另外一番景象。那时的城市中心在西部,人们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奔忙在生产一线,工业是整个城市的支柱产业。
提起青岛的老工业,就不得不提青岛的国棉厂。“上青天”时代的荣耀,从那个年代过来的老青岛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与上海、天津鼎足而立的三大棉纺织中心,青岛共兴办起九家国营棉纺厂,自上世纪50年代直至90年代初一直生意红火,为青岛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光荏苒,进入21世纪后工业衰落,昔日风光无限的国棉厂一个接一个地没落、搬迁或改制。不少房企紧随而至,先后拿下这些位于老四方或老沧口的旧厂区,没两年后就建起一栋栋崭新的高层住宅。也有一些棉纺织厂保留了原先的日式老洋楼建筑,成为珍贵的工业遗产。近日,记者逐一对这九大国棉厂进行了走访,寻找昔日辉煌的残骸,采访居住在此的老居民,以期能够还原真实的青岛国棉厂。
【国棉一厂】老办公楼列为工业遗产 已成开发商现场办公楼
昔日国棉一厂大门
如今的国棉一厂老办公楼已成为开发商的现场办公楼
国棉一厂原称日商“青岛大康纱厂”,始建于1919年9月,位于海岸路2号,当时的西方火车站以西的海岸路附近还是一片海滩。抗战结束后,该厂被国民政府接管,更名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第一棉纺织厂”,解放后改称“国营青岛第一棉纺织厂”。
如今的国棉一厂正在步入历史的尘烟。一厂的大门口尚在,钢筋骨架没有拆除,厂区内只留有一栋日式风格老行政办公楼和一排旧库房,老楼房上爬满了青藤,看上去有些年头了。据了解,这处保留的老建筑已经以“工业遗产”的身份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其建筑主体和原貌将被保护起来,不能损坏和改变。
2007年,青岛纺联集团下属公司联城置业出手7.58亿拿下海岸路2号部分地块。如今老办公楼已经成为联城置业开发厂区地块的现场办公楼。老厂区的其他地块完全大变样。办公楼旁边正在建设一处主体建筑为红色的商业项目,即为以“纺织文化”为主题的红锦坊。稍远处的厂区则早已建成联城海岸锦城居住小区,一幢幢二三十层的高层住宅默然伫立,安置房与部分商品房居民皆已入住。今年年初,海岸路2号剩下的地块被华融纺联(青岛)投资有限公司以接近5亿元的总价拍得,定名华融蓝海洋望海,将建设13万㎡的居住社区。
一位从新建小区内走出来老住户的张大爷告诉记者,这块地是国棉一厂和青岛毛巾厂的前身,“以前这两个厂区连在一起,往西北走还有国棉二厂,现在都消失了”。
【国棉二厂】国棉二厂搬迁完毕 原地块建千套保障房
国棉二厂内景
顺着张大爷手指的方向沿着一侧的铁路轨道前行,快走到拐角处时有一处貌不惊人的厂房,这里便是青岛国棉二厂。虽然是“二厂”,但却是日本人在青岛设立的第一个纺纱厂,1916年,铁路宿舍的后边建起青岛内外棉纱厂(也称银月纱厂),建国后改为国棉二厂,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后改制为联创实业有限公司。
2009年,国棉二厂被列入青岛第二批搬迁的老企业名单。5年后这里已正式完成搬迁,新厂在莱西姜山镇开工生产。厂区内道路两侧二三十米高的法国梧桐和各种珍贵林木郁郁葱葱,但树荫下的厂房已经停止生产。一幅较大地块拆迁完毕,根据规划,这块土地将提供保障性住房9.3万㎡,为1000余户居民解决住房困难。
剩余的厂区则将作为工业遗产进行保留开发。与一厂相比,二厂保留了更多的老建筑,不少办公楼上还挂着当年的标牌,门锁都已生锈,爬山虎长到了墙壁上、连廊上,消防水塔上,甚至有的钻进房间里。据此前报道,国棉二厂已经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8栋古朴陈旧的日式建筑,生产区域还保留有20世纪初德国人建造的铁路专用线以及仍在使用的老式消防水塔。企业搬迁后,将保留约45亩的老厂房、老办公楼及老库房将进行开发改造,利用历史悠久的建筑物发展创意产业,形成集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园区。
【国棉三厂】21世纪初倒闭 如今已无半点工业踪影
国棉三厂如今已建成为兴隆家园小区
从海岸路走到兴隆一路,向前行进不长时间就来到国棉三厂原址。这处老厂原称“日清纺绩株式会社青岛隆兴工场”。始建于1921年10月。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该厂定名为“国营青岛第三棉纺织厂”。曾有职工3688人。2002年冬天,经历了战争炮火的青岛国棉三厂在市场竞争中退出历史舞台。
三厂旧址并不好寻,兴隆一路上到处都是居住小区,一点工业残骸的影子都没有。碰巧遇到住在附近的一位居民,她用手一指兴隆家园的大门:“这里就是三厂以前的大门口”。
2003年,百通公司通过竞拍取得这幅地块,随后建起当时四方区最大的封闭居民小区,原先的国棉三厂宿舍居民则搬进小区东侧稍老一些的楼座。小区内,楼台轩榭、小桥流水,没有了机器轰鸣的丝毫痕迹,只有从院中一棵百年雪松挺拔的躯干上,才依稀触摸到历史的一角。
【国棉四厂】原址已搬迁 为老四方增添商业综合体
国棉四厂拆迁完毕后,鸿泰锦园进驻
国棉四厂位于位于四流南路水清沟附近。1934年5月日本人在大水清沟的西北侧动工建厂,全称“丰田纺织株式会社青岛工场”,产品畅销沿海各省、长江流域和东北各省。
与三厂一样,四厂同样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观瞻的遗迹。2013年底,国棉四厂在搬腾到青纺联后,12000多亩地的厂房进行了重新改建,新建的鸿泰锦园项目招商签约,引进维客集团、大地影院、博德东方等等商家。据了解,该项目由7栋高层住宅和2栋公寓组成,是区域内规模较大的集居住、商业和商务办公为一体的城市高端综合体项目。其中包括一个5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建有大型商超、影院和星级酒店。市北小村庄以北的老城区将结束没有大型影院商超的历史。
记者在改造现场看到,四厂原址内部多栋高楼已经封顶,部分楼体仍未撤去绿色围挡。
【国棉五厂】打造青岛“纺织谷” 重现“上青天”盛况
国棉五厂打造青岛“纺织谷”
青岛国棉五厂是日商“上海纺织株式会社”所属企业,1934年3月在青岛开设分工厂,厂址选在旧时沙岭庄东北侧,靠近李村河入海处。
大部分纺织生产区选择大规模外迁,留下的国棉五厂成为青岛纺织产业的中心。国棉一厂、国棉四厂相继整体搬迁至原国棉五厂,重组了青纺联控股集团都市工业园,打造“纺织谷”。2013年市北区的一场现代产业园区招商会上,青岛纺织谷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50亿元。根据规划,这里将依托现有的青岛现代纺织产业园的产学研优势,建立青岛市纺织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纺织业产业链条,重现“上青天”时代的青岛纺织盛况。
厂区内的浮雕与女织工雕塑
来到老厂区,“国营国棉五厂”的牌子已经被刻有“青纺联都市工业园”的大理石牌匾代替。从门口向内张望,部分老厂房及消防水塔仍然保留在原处,厂区中心有一处刻有繁体字“织”的浮雕,旁边还有一处纺织女工的雕塑,厂区内不时有人来回走动,仍然是一片兴兴向荣的景象。
【国棉六厂】历史建筑上建起产业园 对面就是铁路北客站
国棉6虚拟现实产业园对面就是铁路北客站
1921年,日本钟渊纺织株式会社社长武藤山治来青考察,并选定在沧口建厂。这里就是“国棉六厂”的前身。
2010年3月,铁路青岛北客站破土动工,以此为契机,李沧区积极推进北站周边国棉六厂等19家企业搬迁,打造青岛交通商务区核心区。2012年4月,六厂完成搬迁,遗留下的工业建筑遗迹具有悠久的历史,开发空间巨大,得到保护性开发。2013年,这处老厂区改造成为“青岛国棉6虚拟现实产业园”并正式对外开放。
国棉六厂内部的老厂房没有被拆
走进国棉6虚拟现实产业园的大门,一时有种时空交错的错觉:六厂内的日式建筑均在原处没有拆迁,继续向里走,老车间也几乎停留在改造前的样子,产业园内几乎没有行人,走在偌大的建筑物旁,僻静且空荡荡的小路仿佛一条“鬼街”。但另一方面,临街的办公楼明显进行了粉刷修葺,且被赋予新的功能,大门口旁的国棉六厂党委办公楼已经成为产业园的金融超市,对面的综合楼则是服务中心。一处老车间被改建成博物馆,另一座窗户已经锈掉的小楼成为一个叫“品”的艺术画廊和科技餐厅,“青岛国棉6虚拟现实体验中心”就隐藏在其后。
老旧的厂房与前卫的雕塑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厂区内还有不少当代雕塑作品,老旧的厂房与前卫的雕塑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印象深刻。
旧工厂的正对面就是今年投入使用的青岛铁路北客站,每天都有来往于济南、北京、太原等地的高铁、动车在此进进出出。遥望北客站候车厅,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海鸥带领老沧口继续腾飞。
【国棉七厂】旧址难寻 如今已是成熟小区
国棉七厂早已消失
1921年10月,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期间,富士经理人请准日本占领当局民政署,办理在青建厂的营建执照,随后在沧口选定厂址,雇佣大批民工,大兴土木,建筑厂房,全称“日本富士瓦斯纺绩株式会社青岛工场”。解放后,改为“青岛第七棉纺织厂”,1985年1月,又改为“青岛第二毛纺织厂”。
改名近三十年的国棉七厂早已不见昔日踪影,旧址十分难寻,在询问报摊上老奶奶后记者才得知,兴华路华泰新苑以北、四流南路以东的部分就是国棉七厂老厂址,这里早于2007年就已建成一处名为翠海依居的住宅小区,如今全部入住,二手房价格在9000元/㎡左右。
【国棉八厂】工厂原址建起高层 宿舍大院内遗留日式洋楼
昔日的国棉八厂旧厂房
厂房早已消失不见,建起新建小区远东海岸华府
1934年,日商上海纱厂资本家派员到青岛勘查并选定厂址于沧口,厂址为营子村和板桥坊的西南海边。1951年改名为国营青岛第八棉纺织厂。
沿着四流中路向北走,穿过一处铁路桥洞来到沔阳路上,就能看到国棉八厂。与大多数厂区一样,八厂也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2010年年初,远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2070元/㎡的楼面地价购得八厂所处的沔阳路1号地块,随后开发成为如今的远东海岸华府。四年半后,八厂的办公楼、厂房已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多层、高层住宅。
继续向里走记者有了新的发现,在现代化的居住社区当中,还藏匿着几栋陈旧的老楼房,经询问得知这里正是国棉八厂职工宿舍楼。记者在大院里采访到正在乘凉的王阿姨,作为一名八厂老职工,她已在此居住20多年,提起往日辉煌王阿姨唏嘘不已,“想当年八厂是附近工厂效益最好的,不少人得走后门才能进这个单位”,今年刚满50岁的王阿姨当年是纱厂车间的一把手,日日夜夜在车间劳碌,“工人上班不像你们坐班,就是上‘四班’:早班、中班、夜班、休息,一年到头像个陀螺一样停不下来”。
国棉八厂宿舍大院里的日式洋房
王阿姨指着院子里的小洋楼说道:“这些是没拆迁的八厂招待所、宿舍房,是日本人70多年前在这建的日式小洋楼,都是日本侵略青岛的铁证”。
【国棉九厂】 工厂已停工 厂房对外租赁
国棉九厂停工,厂房对外租赁
国棉九厂于1923年11月10日建成投产,这是日本在青岛开办的第六家纱厂。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中纺青岛分公司接管宝来纱厂后,改为青岛中纺七厂,1967年改为青岛国棉九厂。
国棉九厂位于永平路、四流中路和太原路的三岔路口,据门口保卫室的大爷介绍,九厂车间早已停工,内部的厂房全部租出去了,厂区内还有一处养老院,也是被出租的九厂房子。门口挂着“青岛纺织(棉纺)企业管理中心”的招牌,下面的导向牌标有一棉有限公司、华新有限公司、六棉有限公司、八棉有限公司的方向,前方的水泥楼上还依稀可见“科技兴邦 艰苦创业”的红色标语。
【记者手记】
九大国棉厂都有着相似的历史。于20世纪初建立,1937年12月国民党沈鸿烈在撤离青岛前将日本纱厂全部炸毁。1938年1月10日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在原来废墟上将纱厂修复。青岛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对九大纱厂进行接收改造,成为青岛棉纺织业的支柱。
历经战火侵袭的九家棉纺织厂无言地记录下青岛的历史,尚在的遗迹是日本侵略青岛的见证。在走访过程中遇到的老市民,几乎都能对当年的几大国棉厂说上一两句。这些老厂子见证了青岛工业时期的辉煌,融入了老青岛人的记忆里,未来将如何改造也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