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房子是生活必需品,但从价格上来看,又像是“奢侈品”,所以人们常常说“买房子是一辈子的事”,但是人们真的能在一幢房子里住一辈子吗?恐怕不然
房子是人们生活必需品,但从价格上来看,又像是“奢侈品”,所以人们常常说“买房子是一辈子的事”,但是人们真的能在一幢房子里住一辈子吗?恐怕不然。一份数据显示,中国人平均在25-30年便换一套住处,这换房的背后显示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居住更高的追求。
无论是哪个年代的人,都有过换房的经历,然而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社会背景,换房的故事也都不尽相同。恰逢十一长假就让我们来追寻一下60后、70后以及80后换房的故事,感受青岛几十年来的房屋变迁史。
【60后】
从单位福利房到商品房 见证中国房屋的变迁
低矮的平房是一代人的回忆
出生于60年代的人,当年虽然生活比较清贫,但是与现在的年轻人比起来,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住房由单位解决。这个福利在现在看来打着灯笼也难找,但在当时却是极为普遍。
今年59岁的张阿姨是个地地道道的60后,她的生活经历是60年代人的一个典型缩影。张阿姨出生于1965年,十几岁便到工厂做工,1987年,22岁的她与同单位的一个小伙子恋爱并结婚了,当时他们似乎没有“婚房”的概念,婚礼就是在公婆的老房子里举行的。但婚后不久,他们就搬到了单位分的房子里居住了,据张阿姨介绍,单位分的房子是由几家人合住的平房,大家共用同一个大门、同一个院子和厕所,每家人分得一个房间。
随着土地的日渐紧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原来的平房面临着被淘汰的境地,进入到90年代后,他们家住的平房被拆除了,换上了更“高端”的楼房。这个“高端” 的楼房其实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筒子楼”,张阿姨回忆说,当时的筒子楼是由单位个人共同集资建设的,双方各出一半的资金,但是他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房子的面积只有30几个平方,但是当时我们已经很满足了,毕竟有个自己的家。”张阿姨回忆到。
90年代后,商品房就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随着张阿姨儿子的慢慢长大,筒子楼空间太小的缺点暴露得愈发明显。2003年,张阿姨一家以单价2400元/㎡的价格,买个一套60多平的两居室,搬出了那套住了10年的筒子楼。“我们这也一代人见证了青岛的变迁,也被潮流一步步推着走,活了50年,搬了3次家,这段经历也算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张阿姨笑着说。
【70后】
经历中国房价的飞涨时代 背负下一代置业压力
90年代的筒子楼面临被淘汰的境地
70后,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既经历了贫穷年代住房的窘迫,又见证了中国房价的飞涨,而且在高房价时代还要背负着为下一代买房置业的巨大压力。
“想想上世纪90年代的房价,那时真是幸福啊!”吴先生的儿子很快就要大学毕业了,他计划在儿子毕业之前就为其置办好一套房子,但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吴先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吴先生1972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在他印象中,小时候居住的房子就是简单的平房,“房子是用泥巴和砖头砌的,窗子很小,屋子里黑咕隆咚的。”80年代末,吴先生的父母参与了单位的集资建房,后来他们就搬到了新建的筒子楼里了,但是原先他们自己的平房没有拆除,一直闲置着。1995年,吴先生准备结婚之际想买一套新房,但是由于经济上的拮据,他们将买房计划搁置,将婚礼办在了这个筒子楼里,吴先生父母考虑到居住的不方便,便主动提出回到原先的平房居住。“我父母为我牺牲很大,他们搬回老房子里,我心里非常愧疚。”回想起往事,吴先生表现出了无奈和心疼。
不过,在吴先生和妻子的努力打拼下,他们很快就攒够了再买一套房的钱。1998年,他们用11多万元的积蓄买了一个60㎡的套二的商品房,并把父母接过来一起居住,一家人终于又团聚了。不过,随着吴先生儿子铭铭的出生,家里的空间愈发不够用了,“我儿子上小学后,家里没有给他学习的空间,那时我们就准备换个大一点的房子了。”吴先生说。到了2008年青岛的房价已经出现了飞涨的势头,这更加坚定了吴先生换房的决心,“如果当时不买房,估计以后价格更高,所以我们当机立断买了一栋120㎡的三居室,总价不到120万。”现在回想起来,吴先生依然觉得庆幸,“现在我们这套房子已经涨到200多万了,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
眼看儿子就要大学毕业了,吴先生又在开始忙着为儿子筹备房子,“现在这个房价,单凭他毕业那点工资,几十年才能买得起房子。我们做家长的,在这事上肯定要操心,但是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我们也有很大压力。”吴先生说。
【80后】
85前“首套房贷”成换房拦路虎 85后承担巨大买房压力
新时代的住宅舒适宜居
随着时代车轮滚动向前,80后渐渐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然而,80后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在追梦路上时,却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现状——房价已经高不可攀。
王斌最近在为买房的事情苦恼,虽然已经看中了房子,却因为贷款不能算“首套房贷”而不得不放弃。
1983年出生的王斌是江苏徐州人,大学是在青岛就读的,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想留在青岛定居,便考虑在青岛买房。“当时就想找个落脚的地方,而且刚毕业没什么钱,也不想让家里负担太重,就买了个小户型的。”他当时以单价4900元/㎡的价格在李沧区买了一个51㎡的一居室,总价25万元,首付3成,剩下的用15年时间还清。最近,王斌在和女朋友商议结婚的事,他们想换个大一点的房子作为婚房,但是咨询了相关部门之后发现,他们再买一套房的话不能享受“首套房贷”的优惠,根据最新出台的政策规定,王斌必须将现有房子的贷款还清,并将其卖掉,再买房才能享受“首套房贷”优惠。“我的贷款还有7年没还,现在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先向亲戚朋友借钱把贷款还清,再考虑换房的事吧。”王斌无奈地说。
其实,王斌作为“85前”的代表相对于85后的一群人来说,还是比较幸运的,当初李沧的房价单价仅5000元/㎡左右,而等到85后想买房的时候,李沧的房价早就上升到8000-10000元/平方米了。
出生于1988年的小王如今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但是作为男方“必备品“的房子却搞得他焦头烂额。小王和女朋友都在市北工作,按实际情况来说,他们在市北买房最合适,然而市北区的房价已经攀升到12000-15000元/㎡,这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无疑是很难承受的。“我的最大承受力在9000元/㎡,按目前市价来看,市内四区我都不敢考虑,实在不行我们就去城阳买,大不了每天上班来回奔波,以后有了钱再搬家。”小王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