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1年是“十四五”的崭新开端,也是青岛的“项目落地年”,开好局、起好步,时不我待。记者从李沧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获悉,2021年,李沧区将以探索打造院士创新特区为战略引领
美丽李沧风景宜人。
2021年是“十四五”的崭新开端,也是青岛的“项目落地年”,开好局、起好步,时不我待。记者从李沧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获悉,2021年,李沧区将以探索打造院士创新特区为战略引领,高层次培育创新动能,高质量提升经济活力,打造产业发展新模式和转型升级新高地,打造美丽李沧新画卷,打造幸福宜居新典范。
培育打造六大产业群 推动创新型城区建设
“十三五”时期,是李沧自信自强、勇闯新路,抢抓重大机遇、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站在新起点,迈入新征程,李沧的实力和信心更足了。李沧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时期,李沧将实现创新环境吸引力、新兴产业引领力、创新资源集聚力和创新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全市率先走在前列。
以探索打造院士创新特区为战略引领,强化人才、科技“两大支撑”,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聚焦提升开放创新能级、壮大主导产业集群、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加快数字化发展“四大任务”,一体化实施基因改造、平台打造、管道塑造、生态营造、幸福创造“五大工程”,培育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精准定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上蹚出新路,在提升宜业宜居宜身宜心品质上打造标杆,推动现代化国际创新型城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高层次培育创新动能 打造产业发展新模式
2021年是“十四五”的崭新开端,也是青岛的“项目落地年”,开好局、起好步,时不我待。今年,李沧区围绕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夯实院士创新特区建设基础。
加快发展智慧新能源交通产业。以智能新能源汽车、现代轨道交通装备等为主攻方向,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以上。建设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加快研发、生产与市场应用。打造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新增1000公斤级加氢站2座。建设氢能与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孵化园区,推动氢能项目全面融入山东半岛“氢动走廊”建设和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以医药药物、医疗器械、医药工业互联网等为主攻方向,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以上。加大小核酸抗肿瘤新药、神经再生与康复、镇痛与抗成瘾药物等研发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加速生命药洲产业集聚,引进中子治疗等项目20个。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制定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优化数字经济平台产业结构,加快头部企业招引,构筑全产业链和生态集群,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以上。加强与亚马逊AWS、微软、ARM等平台合作,促进国际化云服务与院士创造创新融合。建成启用院士港大数据中心一期,为企业提供大规模、高质量、低成本的专业化云服务。信联天地竣工交付,建成数字经济载体84万平米,打造数字经济生态圈。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产业。以智能制造装备、机械装备和智能建造等为主攻方向,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以上。依托“同清吉湖”协同创新中心,建立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完成重庆中路学校、天水路幼儿园等智能建造示范项目建设,打造完善的装配式智能建造产业链群。加快推进中子科学国际研究院建设,打造国家级研发平台。
高质量提升经济活力 打造转型升级新高地
推进“四新”经济加快成长,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380家,营业收入超过60亿元。积极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发展市场主体不少于2.1万户。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政策性扶持创业2500人,创业带动就业60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规模1亿元。深化孵化器提升行动,打造5000平米以上创业创新空间2处。努力培育营业收入过百亿、税收过十亿的支柱企业。
主动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办好“海外院士青岛行”,实现10名院士全年驻港。推行“链长制”招商,引进过亿元项目40个、过5亿元项目10个。引进各类人才1万名以上。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推动青岛食品、中特科技等优质企业登陆中小板和科创板。实现外贸进出口1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支持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搭建9610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好消费“压舱石”作用,促进李村商圈繁荣发展,打造山东半岛时尚消费中心。
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实现永平路76号等36个项目竣工运营,智能制造板块等52个项目加快施工,世园综合服务中心、大枣园公园地下空间等39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楼山片区城市更新步伐,打造院士港科研成果转化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铁路北站片区规划建设,建设交通枢纽创新服务聚集区。启动世博园“二次创业”,让世博园重新焕发活力。
高水平推进建设管理 打造美丽李沧新画卷
加强10个拟招拍挂地块地下空间开发力度,打造立体生态城区。践行海绵城市理念,推进东部18平方公里区域建设,实现基础功能提升、居住环境改善。加快推进北王、庄子等5个安置房项目建设回迁,圆2000户居民安居梦。发放保障房租赁补贴1380万元,配租公共租赁住房200套。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建设城市微更新项目2处,新增供热50万平米。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加装电梯,切实解决老年人上下楼难题。新增智慧化公厕10座。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规划30号线等4条道路竣工通车。推进唐山路打通一期工程和太原路立交建设,积极改善铁路北站片区交通环境。新建停车场5处,新增泊位1500个,有效缓解停车难题。
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城市云脑数据中心,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抓好宣传引导、设施配备、分类收运等关键环节,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新风尚。提升信号灯智能化水平,保障居民出行安全畅通。强化渣土车智能化监管,严查道路撒漏、扬尘污染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露天烧烤、噪音扰民、广告牌匾等专项整治,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新建黑龙江路两侧等口袋公园3处、城市绿道10公里,完成老虎山公园整治,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米,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城区。严格落实河长制、湾长制,确保河流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加大土壤专项执法力度,开展疑似污染地块排查,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高标准保障社会民生 打造幸福宜居新典范
坚持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之以恒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多措并举促进和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组织各类补贴性技能培训4000人次。升级打造就业创业广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多方参与的就业创业服务新模式。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相衔接的长期照护模式。免费为老年人健康查体5万人次,为240名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救助。
建成启用赤水路小学、苍山路幼儿园等2所学校、4所幼儿园,加快枣山中学、虎山路第二小学等24所学校幼儿园建设,更好满足学生入学入园需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讲好李沧故事,举办各类活动1200场次。打造法兰西院士基地特色文旅聚集地,激活李沧时尚基因。建成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和互联网应急指挥中心。
改善社区综合服务用房13处,打造新型邻里中心6处。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的高压打击态势。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30万批次、食品定性定量检测3000批次,强化农贸市场规范管理,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危化品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推广小微企业安全监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