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岛市作为全国首批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监督检查及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质控终端软件使用试点城市之一,历时近1个月,于近期完成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过程信息采集和录入审核工作。

青岛新闻网7月12日讯(记者 李倍 通讯员 王诺 崔照豪)通过手机也能查看全市土壤环境状况调查信息?近日,记者从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获悉,青岛市作为全国首批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监督检查及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质控终端软件使用试点城市之一,历时近1个月,于近期完成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过程信息采集和录入审核工作,这标志着青岛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管理工作逐步驶入“智慧化”轨道。


青岛市对试点地块进行钻井取样。

先行先试土壤状况尽在“掌”握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判定该地土壤是否受到污染的基础依据,是土壤环境管理的“生命线”。但由于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复杂、过程环节多,如何守好这条“生命线”,一直是困扰土壤环境管理部门的难题。

近期,生态环境部开发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质控终端软件(以下简称“质控APP”),力求通过信息化手段应用,强化土壤调查的监督管理。该软件选取了青岛、重庆两地先行首批试点使用,后续将进一步推广。

该试点工作是青岛市推进全国“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的年度重点任务之一,是探索运行信息化手段提升土壤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对此,生态环境部、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指导,建立起国家、省、市、区四级工作组。

具体实施中,青岛市生态环境局选取了青岛市某地块,提前介入土壤状况调查,积极对接土地使用权人、调查及检测单位、质控单位等,及时协调解决试点过程发现的问题,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青岛市对试点地块开展土壤采样监测。

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试点工作由市生态环境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全程的质控工作,包括制定初步调查采样分析工作计划、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分析等环节,信息实时采集,并及时上传质控APP,实现调查全过程、全环节质量监督检查。

目前,青岛市已全面完成采样分析工作计划制定、现场采样、分析、审核等工作。其中,调查单位共布设采样点位9个(土壤采样点位6个,地下水采样点位3个),共获取有效点位数据2650余个;质控单位共采集平行样品9个、地下水采集2个,累计获取有效点位数据414个、质控单取有效数据46个,共同监测密码平行样品5个。以上所有过程数据已通过质控审核,并已完成质控APP上传。

“通过先行先试,初步实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各环节全过程信息实时采集,倒逼从业单位规范从业行为,有效避免弄虚作假行为,提升工作质量,保障调查的真实性、科学性、规范性。此次全过程监督检查和质控将调查报告质量审查由末端审核变为前端保障,通过质控APP的应用实现了土壤调查全过程的信息化、可视化,让土壤环境管理部门提前介入调查的监督管理,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和能力水平。”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固废处处长朱晓晨介绍。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加强对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帮扶指导。

瞄准三大任务、25项目标成果

土壤是万物生长之基,青岛市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土壤污染风险防范能力稳步提升,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部确定全国13个地区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青岛作为先行区建设城市之一,将以此为契机,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不断寻求突破。

青岛市政府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围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源头预防、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监督检查”三个任务方向,细化10项措施,制定了25项目标成果,力争抓重点、破难点、出亮点,实现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监管,同时,为服务经济发展,积极探索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工厂”“修复+开发”方式,着力破解土壤修复周期过长与开发利用需求迫切的突出矛盾。


土壤调查于质控APP启动页面截图。

《方案》中,青岛市设置了2023年中期目标和2025年终期目标,到2023年,先行区建设工作全面展开,试点项目基本落地,重点监管单位、建设用地准入、调查质量控制制度有序形成,土壤环境管理体系框架初步搭建;到2025年,先行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通过总结一批典型案例,将先行先试实践转化为制度经验,涵盖全周期监管、全方位管控、全链条质控的土壤环境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土壤环境风险有效管控,环境管理能力全面提升,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显著成果,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范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国、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模式。

土壤环境保护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下一步,青岛市将深入推进先行区建设,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探索构建实用、管用、好用的土壤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水平,以更高标准打好净土保卫战,确保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