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即墨以“公园+”“绿道+”为统领,坚持绿地总量增加和现有绿地充分利用改造并举的方式,稳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即墨经济开发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该区域日渐成为即墨城市发展新中心和高品质城市会客厅。
修复后的即墨天柱山梅谷。
修复矿坑荒山换来美景如画。五彩梅花漫谷开,缤纷梅瓣幽径落……每到初春时节,即墨天柱山梅谷就会迎来一年中最美时刻。
天柱山梅谷位于青岛蓝谷核心区蓝鳌路南侧,历时8年治理,如今这里种植了约30万株树木,其中包括5万多株梅花,建有梅品三十六景、天柱五海八景、凌波山房、紫园、24公里森林步道、森林小屋、梅花文化馆、梅花书院、梅产业研发中心、崖壁艺术馆等配套项目。2021年11月,天柱山梅谷被评为青岛市第一批“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
天柱山梅谷的变化只是即墨公园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为助力青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即墨区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以“公园+”“绿道+”为统领,坚持绿地总量增加和现有绿地充分利用改造并举的方式,稳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根据即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至2024年底,城区绿地率将达41%,人均公园绿地达15平方米。为此,即墨区今年计划建设10处公园绿地、9条林荫廊道、8处立体绿化、8个山头公园整治等37个项目。
截至目前,即墨全民健身中心、店子山二路口袋公园、埠惜路绿化提升工程等34个项目已开工,开工率91.8%。其中,岘山公园等25个项目建设完成。
口袋公园出门见景
口袋公园建设是推进城市更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急需办好的群众“家门口”的民生实事。
“有了小公园后,我们就把广场舞队伍从小区拉到这里来了。这里环境优美,空气好,跳舞也没有居民投诉!”傍晚时分,即墨德馨小学西侧小游园里热闹起来,在此跳广场舞的王女士说。在即墨,像这样的“口袋公园”已有40余处。
即墨坚持把口袋公园建设作为城市更新的一大主攻方向,统筹解决好规划、土地、资金、功能、管理等各环节中的突出问题,对城区“金角银边”和“犄角旮旯”见缝插绿、见空布景,为市民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精美生态空间,逐步探索出一条口袋公园建设的即墨路径。
高点谋划,统筹推进。将口袋公园建设写入政府规划,结合城区住宅小区和商业楼宇布局,对城区口袋公园建设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利用几年时间,形成成方连片、多点布局的整体效果;每年列入3—5处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集中攻坚建设,通过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和“政府开放日”活动,创建群众“出题”—政府“答题”—群众“点评”机制,充分吸纳群众对口袋公园设施、功能、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创新形式,分类建设。对原有设施陈旧、苗木老化、功能不完善的小游园不实行大拆大建,而是利用现有的斜坡、河道、夹角等见缝插绿、因地布景,以最小成本实现老旧绿地旧貌换新颜;对疏解腾退的城市空间“留白增绿”,做到即拆、即绿、即整、即美,同时全面梳理城市边角地、废弃地、裸露地等,对符合条件的“见缝插绿”,结合道路绿化、路口改造等项目同步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打造“花成海、树成林、草成片”的园林景观。
另外,突出群众需求和历史风貌、人文特色,因地制宜推行“公园+运动健身”“公园+音乐文化”“公园+科普教育”“公园+停车场”“公园+生态景观”等建设模式,实现口袋公园由植绿、赏绿兼具便民、实用等融合功能。
根据规划,即墨计划利用3年时间,再建成近30个口袋公园,使城区口袋公园达到 70个左右,实现城区处处见公园、处处有美景。
林荫廊道连点成线
绿道建设,一头关乎环境提升,一头连着城市发展。
近年来,即墨区不断丰富城市绿道游览、健身、骑行等功能,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充分满足群众休闲、娱乐、锻炼的需要,形成结构合理、衔接有序、连通顺畅、配套完善的城市绿道网。城区通过两河整治、沿路增设绿道,累计完成94公里绿道建设,重点打造墨水河、环秀湖水岸精品绿道。
俯瞰墨河公园,两岸优美的景观与城区完美地融为一体。墨河公园“拆墙透绿”项目是即墨绿道建设的典型代表,目前已完工。项目推进中,即墨学习上海做法,推行公园“无边框”设计,从拆围墙到拆绿篱,将公园和绿道联系形成大绿地系统,增加公园出入口,公园与道路无缝隙结合。同时,鼓励城市主、次干道两旁的机关单位大院不再建设围墙,已建设围墙逐步打开,通过拆墙透绿,进一步扩展城市绿化空间。
推进绿道建设过程中,即墨还注重放大绿道综合效益,将绿道建设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紧密结合,推动基础设施向郊区和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眼下,国际陆港奥莱片区绿化工程如火如荼。工程年底完工后,30米宽城市绿带将贯穿片区南北,10余处节点绿化点缀其中,绿化、步行慢道与休息驿站有机结合。这里也将成为即墨西部休闲旅游购物的好去处。
作为即墨国际陆港重点商业项目,青岛百联奥特莱斯广场项目已经完工,不久后将对外营业。为扩大项目的辐射效应,招引更多优质商服项目,形成规模化新零售产业集群,即墨决定对该片区路网实施绿化工程,共涉及7条道路,绿化面积约10万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今年,即墨计划完成10公里绿道建设,实施9处林荫廊道建设。目前,石林一路南通绿化工程等6处林荫廊道已开工,共计栽植苗木约8000株,绿化面积约8.08万平方米。
探索“以绿养绿”新模式
“通过‘以绿养绿’的方式,既满足了城市出入口道路生态景观需要,推动绿化建设提质增效,又可节约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可谓一举多得。”即墨区住建局园林服务科负责人王文永说。
王文永所说的新模式是即墨区正在积极探索的“苗圃式”绿化,以龙青高速即墨东出入口绿化项目为试点。该项目近期已完工,累计平整场地20余万平方米,铺设灌溉系统9800米,栽植苗木3.5万株。
城市绿化作为社会公益事业,以往主要依赖政府的资金投入,面临高投入低回报的问题,既增加了政府负担,又因资金投入有限,致使绿化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
在龙青高速即墨东出入口绿化中,即墨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受益”的原则,引进专业绿化企业,采取“苗圃式”绿化,将道路绿化建设与企业苗木基地建设有机结合,把苗圃搬进绿化带,即政府提供绿化项目土地,初期投入一定资金,绿化企业负责种植、管养和运营,在兼顾城市景观和生态功能的前提下,政府节约了财政资金,企业从中获利。
采访中,王文永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项目绿化面积共20万平方米,若采取传统绿化模式,购买苗木及建设投资约3000余万元,此后每年的养护费用也在100万元左右。而现在采用“苗圃式”园林绿化,每平方米造价不到原市政绿化方式造价的 1/3,且“以绿养绿”后也不必再考虑后期的养护费用问题;而对于企业来说,20万平方米绿地相当于300亩土地,按照目前每亩土地每年1000元的租赁费用标准,一年可节约承包费30万元。通过政企合作,将该处道路绿地平台打造为绿色基地,在保证绿化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调整、合理抽稀移植使用苗木,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引进社会资本‘以绿养绿’,不仅较好解决了以往施工建设、管理养护脱节的弊端,还有效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绿化质量效率。”王文永说,今后,该处绿地自产苗木可广泛用于全区其他绿化项目建设,以及“口袋公园”、主干道两侧绿化、补植等项目,最大限度地实现苗木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