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过一年半的施工,目前青岛历史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主体施工已结束,预计10月底彻底完工。届时,这段工程将为周边居民和商户带来很多“看不见的便利”。


图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施工图。

“历史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主体完工后,成功通过了青岛数场大暴雨的检验,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试点的道路上没有积水,达到了预期效果。”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经理耿豪对记者说。

青岛的历史城区更新行动,不仅体现在建筑的保护修缮、新业态新产业的导入等看得见的领域,还将探索的脚步深入看不见的地下,除了规划建设大量地下停车场外,还在全国历史城区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既为破解老城区“空中蜘蛛网”“马路拉链”、市政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提供有效探索,也让更新后的历史片区更有韧性。

据悉,青岛历史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共涉及黄岛路、芝罘路、平度路、博山路(平度路至四方路段)四条道路,施工总长度575米。由于管廊两侧都是年久失修的老建筑,加之青岛特殊的地质条件,导致其施工难度远高于其他同类工程。经过一年半的施工,目前青岛历史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主体施工已结束,预计10月底彻底完工。届时,这段工程将为周边居民和商户带来很多“看不见的便利”。

一次接续历史的尝试

“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100多年前德国人在建设中山路时,把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地下排水系统理念带到青岛。所以黄岛路片区改造更新之初,市级有关部门咨询、汇集各行业领域专业意见时,我们提出,中山路的保护更新是百年工程,道路精心整修后,不能再因管线原因反复挖开地面检修,建议建设地下管廊。后来经过多次、不同部门间激烈地讨论和专家评审会议,最终市南区政府决定——在12条修缮更新道路中,拿出4条道路做地下综合管廊试点。”耿豪介绍,放眼全国,很少见到历史城区在更新改造时做地下综合管廊,尽管很多城市的地下施工条件要远远好于青岛。

“老城区地下管廊施工相当麻烦。”耿豪介绍,建成区的地下管廊施工涉及给排水管道、光缆、电缆、燃气等诸多市政领域,一旦沟通不畅或者管理不到位,很容易产生连锁性效应,对周边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十七冶集团参与过北京、西安、南京、长沙、沈阳等诸多城市的城市更新工作,耿豪介绍,青岛历史城区建设地下管廊,施工难度尤其大。“道路两侧的房子年久失修,很多已是危房。加上道路狭窄,地势起伏不平,地下主要是岩层,管廊开挖的深度、施工时机器的震动,很容易对老房子造成负面影响。”他说。

不过,这些未知的风险都没有挫败市南区政府和项目团队“打造面向未来百年的地下工程”的雄心。

据介绍,为延续城市管廊脉络,中冶项目设计团队在进行方案研究时,参考学习了德占时期青岛地下排水系统建设的所有资料、照片等。

“网络上一直有关于德占时期青岛下水道的‘传说’,从你们专业的角度来看,当年德国做的管廊建设,现在到底能发挥多少作用?”当耿豪提起老城区地下管廊历史时,记者趁机向他提出这个疑问。

“100多年前,德国在青岛做的‘雨污分流’理念是非常超前的,但他们只是在欧人居住区做了这套系统。在华人居住区,还是雨污合流。如今,青岛的城市规模早已比当初扩大了上百倍,排水系统也亦然。虽然部分德占时期的下水道现在仍在使用,但从规模上看,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不过,从客观效应上来说,一百年前规划建设者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城市防汛的经验理念,仍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借鉴。”耿豪说。

不断克服几何级数增长的困难

根据前期勘测和现场踏勘,项目施工方和设计方发现,试点片区架空缆线密布,管道老旧、年久失修;雨污分流不彻底,沿街污水排入雨水系统,雨季下游污水冒溢;管道系统不完善,部分道路没有给水、热力管道敷设等诸多问题,掩盖了历史街区的价值和魅力。而通过在黄岛路、芝罘路、平度路和博山路等四条街道建设地下管廊和直埋敷设雨污水管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为保护两侧建筑,十七冶在施工前,采取了大量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同时,耗时数月研究日本、法国等历史城区地下管廊施工的先进经验,并最终决定采用“浅埋零覆土”的共同沟技术攻克存在的难题。该技术在国内也是首次使用。

据介绍,常规的管廊一般上面覆土为3-6米,为更好地保护道路两侧的历史建筑,施工企业十七冶和设计企业中冶京诚大大减少了管廊施工深度。“浅埋零覆土可以理解为减少了开挖的深度,现在我们的路面下方就是管廊。”耿豪说。由于缩小了深度,施工方使用了特殊的“小口径管廊”——共同沟,让其可以满足历史城区狭窄巷道内各类管线集中入廊敷设和检修需求。

黄岛路、芝罘路、平度路和博山路等四条道路的地下管廊施工中,黄岛路片区尤其让施工方印象深刻。

“黄岛路地下的管线,要么物探图没有记录,要么有记录也存在不全、不完善之处。对于现场施工新发现的管线,我们需要先保护它,然后再施工地下管廊和相邻市政管线。地上部分,因为电力迁改还没有完成,现存的变压器、电线杆,让现场施工存在很大的危险性,需要做好周全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在市政管线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周边居民和商户正常的生产、生活,我们还需要敷设临时供水、排水、燃气管道设施。这些综合因素,让施工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项目设计负责人蔡宝华告诉记者。

让老城居民享受“看不见的便利”

据介绍,综合历史城区生产生活现状、未来业态布局和专家论证等因素,将主要有给水管线、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热力管线“入驻”地下管廊。“你看头顶上这些电线,未来都会进入地下,让老城区变得更加精致、漂亮。”蔡宝华指着芝罘路上方杂乱的电线对记者说。

黄岛路道路两旁一直有经营海鲜的商户,蔡宝华介绍,此次管廊修缮过程中,也解决了道路雨污混流的问题,未来海鲜商户的污水可以直接接入预留好的污水入户井,排入污水主管道。

除了改善城市环境,地下管廊的建设可以避免因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而导致的道路频繁开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交通和居民的干扰,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等可以直接在综合管廊内进行,大大减少相关费用的支出。同时,管线的“立体式布置”替代了传统的“平面错开式”布置,让老城地下空间利用更集约。

记者还了解到,历史城区地下管廊建设将实施智慧化管理,正在改造过程中的、老青岛们都熟知的四方路公厕二层,将建设地下管廊智慧管理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内的统一管理平台一方面可感知地下管廊内的含氧量、温湿度、烟雾浓度、集水坑液位信息等相关数据,另一方面可传输管廊内管线运行环境的实时状态,并对线路运行不畅等问题作出精准预警,便于后期管廊内管线的检修和管廊运维。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王萌文/图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