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中德生态园的中德未来城项目,学校、医院、商业等建筑正拔节生长,向着年底完工的目标加力冲刺。


俯瞰中德未来城项目现状。中德生态园供图

100%应用被动房技术,力争建成中国最大被动房社区,教育、医疗、养老、商业、居住、娱乐功能齐全;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处于最佳状态;引入智慧城市理念,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数字化社区系统……在位于中德生态园的中德未来城项目,学校、医院、商业等建筑正拔节生长,向着年底完工的目标加力冲刺。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划,该项目将围绕“田园环境、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愿景,集聚国际先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创新思维,打造未来高质量城市建设2.0示范样板。

项目分为两个组团建设

形如鹅卵石,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紧凑,从空中俯瞰中德未来城,会发现中德未来城已经“芳容初展”,道路如穿针引线般分布其间。据介绍,为优化城市空间形态,项目分为D1、D2两个组团建设。其中D1组团定义为魅力都市组团,重点布局TOD综合体、人才中心等;D2组团定义为文化水岸组团,着重打造智能绿塔、九年一贯制学校等。

“我们引入礼贤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九年一贯制中德生态园礼贤学校。目前,初中部已经完工,计划今年9月份开学;小学部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中德未来城D2组团房建项目经理郭晓亮介绍,“围绕打造5分钟生活、娱乐、教育、运动健康圈,我们借鉴德国小城镇建设经验和窄街区、密路网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一环、一横、两纵’的主干道路网络和完整的绿色慢行交通体系,路网密度远超国内主要城市平均水平。”

郭晓亮说,未来城还将打造特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就业、居住、休闲、教育、医疗五元平衡的家园系统。同时坚持地上与地下协同开发,规划地下空间约40万平方米,实现公共服务设施、人防、地下步行空间、阳光车库等功能有机结合,提升地下空间利用率和使用舒适度。

每栋建筑都“会呼吸”

以抓马山脉络构筑生态基地,向北延绵至河洛埠公园,中德未来城建设中,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中德生态园在未来城周边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生态基底,利用现状脉络,打造了28万平方米的河洛埠城市森林;在保护原有物种的基础上,选择高效固碳本地树种进行补植,形成52万平方米的未来城城市森林。同时,还完成了10万平方米龙斗山山体修复工作。

通过构建点、线、面串联的生态网络体系,区域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不小于30平方米,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未来城每一栋建筑,包括学校、医院、住宅、商业体,都是‘会呼吸’的,100%应用被动房技术。”青岛中德生态园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从冲介绍,“我们引入国际标准,按照三星级建筑标准和使用绿色建材建设,采用光伏光热、高性能外门窗、空气源热泵、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等节能技术。根据测算,较传统建筑能耗降低约68%,二氧化碳年减排总量4.5万吨。”

力争创建零碳试验区

完善城市生态韧性,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关键一环。

中德未来城在规划建设中,通过保护和利用自然山体、河湖、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作用,提升城市蓄水、渗水和涵养水的能力,实现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促进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根据测算,区域内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处于最佳状态,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记者了解到,未来城将综合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交通等进行智能化设计,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开展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智慧社会管理,最终实现智慧式运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们正建设一座集办公、展示、能源管控调度等于一体的智能绿塔,将从用能、节能、产能及储能各方面展开研究,并结合现有被动式技术成果完成储能和产能的解决方案,推进能源革命。这不仅是一个智能、绿色、低碳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未来城储能和智能化控制中心。”徐从冲告诉记者。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张孝鹏通讯员董古月刘腾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