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备受市民关注的地铁9号线,在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尖刀班现场办公帮助下,给出了相应环评优化建议,为项目早日开工奠定基础。

近日,青岛地铁正进入新一轮大规模建设期,备受市民关注的地铁9号线,在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尖刀班现场办公帮助下,给出了相应环评优化建议,为项目早日开工奠定基础。

环评技术服务助力地铁建设

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发力的八大领域之一,青岛地铁正进入新一轮大规模建设期,支撑服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青岛地铁交通系统建设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任左华告诉记者,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是山东省、青岛市2022年重大工程项目,被列入《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该工程沿线经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阳中心城区、惜福镇和崂山风景名胜区等区域,是连接城阳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东西向骨干线路,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同时,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内外商投资,发展广泛外向型经济,对我市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线路全长19.8公里,均为地下线,2026年建成通车。

尖刀班现场调研给建议

为积极助力地铁建设,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成了以支部书记为班长的尖刀班,现场调研给出环评建议。支部书记左华表示,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复杂、艰难,问题、困难多。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面临下穿村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子遗址等问题。

针对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成立项目攻坚小组,通过研讨座谈、专家论证、现场勘察研判等调研方式,点对点分析制约项目落地生态环境方面问题和环评技术评估瓶颈,深入分析项目建设期和运行期分别对环境风险区域、敏感目标的不同影响,从技术上对项目建设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和措施。

调研组在下穿村庄调研期间,先后对青荣城际及胶济铁路涵洞、下穿村庄的房屋结构、道路及周边环境情况进行了走访查看。调研发现,该村庄建成年代较早,房屋多为砖及砖混结构,地基埋深浅。调研组再次召集专家进行技术论证,建议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影响方式、范围和程度重新核算相关数据,做出深入评价,同时采取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方式上采取盾构法施工并严格控制掘进参数,采取自动化监测,增强减振措施。增加线路埋深,降低振动传导影响。

新环评报告正按要求评审

建设单位接受了该中心在工程设计及施工设计的建议,根据环评预测结果,在村庄下穿区段采取进一步加深线路埋深措施。同时加强减振措施等级,对下穿区段采取双线特殊减振措施,措施实施后环境振动影响可控。举一反三,针对线路评价范围内其他敏感点,也要求进一步进行振动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采取进一步的减振措施,确保环境敏感点达标。

为解决地铁线路易对城子遗址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调研组通过现场调研和专家视频论证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提出建设单位应在该段采用盾构施工,减少振动,严格控制参数,采取双线特殊减振措施,不得对文物保护单位环境造成污染,并依法依规取得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及城乡建设规划部门穿越遗址建设控制地带的批准。

左华表示,本次调研,把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环评技术评估作为作风能力提升年工作调研的突破点。通过调研,从规划及规划环评符合性、地铁沿线敏感点及制约性因素等方面给予技术服务、指导帮扶,解决环评技术问题21个,提出减少或降低环境影响措施18项,减少环评报告书修改次数、修改时间,节约项目整体修改和评估时限,为9号线早日开工建设节约宝贵时间。目前,修改后的环评报告已正式上交到该中心,正按要求评审。通过评估,意味着项目离开工又近了一步。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徐美中 通讯员 周鹏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