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青岛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三年攻坚行动的展开,新的力量在涌动,后海也迎来焕然一新的发展机遇。后海脉动,它正醒来!

曾经,在某种意义上,青岛的海是“双面”的。历经百年风雨,如今这座海滨城市自豪地喊出:前海和后海,面子和里子,一个也不能少!

大自然和时光用惊艳之手塑造了风情万种的前海,成为这座海滨城市的界面和客厅。而后海,更像一块低饱和度的背景板,默默衬托着城市的工业记忆。它扮演了城市物流和人口搬运者的角色,串连了青岛最初的制造业和纺织业,也串连了这个城市最初的成长力和生命力。

随着经济和产业版图变化,后海这片曾经的热土,不少地方成为低效土地,甚至带有工业锈带的隐隐痕迹。随着青岛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三年攻坚行动的展开,新的力量在涌动,后海也迎来焕然一新的发展机遇。后海脉动,它正醒来!

邮轮港区:透视未来

一百多年前,青岛从大港这座码头发端,港口与青岛这座城市始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生共荣。一百多年后,青岛着眼于未来,以国际邮轮港区为依托,打造下一个百年历史传承的新地标,让百年老港区焕发时代光彩。

“这边停靠着很多轮船,春夏有很多来拍婚纱照的年轻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青岛”张秀梅一边走,一边跟记者介绍着海逸景园小区楼下的美景。张秀梅老家临沂,来青岛30多年,单在小港就住了20多年。17岁那年,她通过内招来到青岛海洋渔业公司当工人,从事鱼罐头、鱿鱼丝等海产品加工。2005年,渔业公司改制,张秀梅转行当起了公交售票员,并在空余时间学驾驶,两年后,她成了316路线的一名公交司机,从前海跑到后海,见证了半个青岛的变化。

“我丈夫最初是船员,后来成了造船厂职工,当时我们住的是职工宿舍。”张秀梅告诉记者,2006年的时候,冠县路街道整体拆迁改造,2009年,他们居住的筒子楼变成了现在30多层的住宅楼。张秀梅家住19楼,东能看到新冠高架路,西能看到黄岛,南能看到栈桥,北能望到邮轮母港,起初一家人计划把房子卖掉搬走,可一看到周围不错的环境,犹豫再三,便不舍得走了。

在张秀梅家中,每个房间的窗户都能望到不同的景色,东边还能望到信号山、电视塔。张秀梅打开窗户,一阵酷爽的凉风袭来。记者观察到,邮轮母港周边有很多门头房,有的在正常经营,但也有不少或许是因为人流量不够,或是还在等待开发,闲置着。众所周知,老港区是青岛城市发展的原点,随着经济社会快速蝶变,其货运港口功能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只有转型升级,才能赋能城市发展。

5月7日上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方案中提出,要推进邮轮港区启动区更新改造。记者了解到,本市将对标上海滨江、深圳前海等一流港区改造项目,高标准实施邮轮港区更新改造。今年,邮轮港区启动区10个项目全面开工,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涵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基础设施提升、商务楼宇开发、文旅地标打造等方面。通过重点项目开发建设,以及面向全球的精准招商,推动大港老港区转型升级,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增长极。

“城市更新方案具体内容我没关注到,但是我知道中山路正在改造,里院也都翻新了。游客来青岛逛完中山路,再到我们邮轮母港,属于一趟线路,开发好了属于一条龙。”张秀梅一直关注着楼下邮轮母港三期工程的进展,觉得这样可以更好地与历史城区业态互补、相得益彰。

“我儿子现在在青岛地铁工作,他负责技术这块。公交车、地铁、船三种交通工具,我们一家三口也算是干全了。”张秀梅笑着说,送记者下楼。

记者注意到,海逸景园小区门外就是在建的地铁2号线延伸项目一处站口——邮轮母港站。根据相关规划,邮轮港区将建设地上、地下两座“未来城”。“地上未来城”包含“世界之眼”“青岛之光”两座充满“未来色彩”的建筑。而“地下未来城”,则指地下综合管廊,它的“骨架”为轨道交通管网,将以“地下隧道+地下环路+车行主动线”的地下车行“共享大平层”概念,围绕地铁2号线邮轮母港站布局。

从原点再出发,这片老港区的下一站——未来!

海泊河口:潜龙在渊

青岛的后海,不像前海浪花喧嚣,宽厚是它的底色。有人愿意默默观赏她,可能是垂钓者,可能是船员,也可能是位“老司机”。

今年57岁的陈建伟,是325路线首班车驾驶员,每天凌晨3点到岗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从针织厂的一名工人,到安全行驶90余万公里的“老司机”,他在后海这条公交线路上,迎来一个个“黎明”。

5月9日上午10点25分,记者跟随陈建伟驾驶的325路公交车回到四川路场站,经过后海时,远眺跨海大桥,碧海蓝天,一览无余。

“我在这里出生长大……”陈建伟告诉记者,他1981年初中毕业后,成为青岛针织一厂的一名车间工人。但是他对公交车情有独钟,一直念念不忘,于是干脆报名学车,两年后他考取了大客驾照。

“当时真是出门看天气,哪像现在啊,隧道大桥一跑,一会儿就过去了。”陈建伟将车停好后,就在车上跟记者回忆起往事。1992年,得知黄岛公交招驾驶员,虽然离家较远,但为了能圆自己的公交梦,陈建伟报了名。当时来往青黄只能乘坐轮渡,陈建伟每天上下班都要看天气,碰到大雾天轮渡停航,他只能临时借住同事家,或者是在车上凑合一晚。

公交线路随着城市的发展轨迹不断调整,陈建伟先后参与过201路、305路、309路线的运行。2010年,青岛北站正式启用,325路线同步开通运行。陈建伟主动报名,承担了325路线首班车的运行任务。325路线单程23.3公里,途经33个站点,陈建伟每停一站就会看看窗外的景,无论是大海还是车水马龙。

“有的外地游客还就是喜欢坐公交车,因为地铁在地下看不到城市景色,不赶时间的,坐着公交车环游一圈,青岛的人文市巷气息都能感受到。”陈建伟坦陈,随着地铁运行与布局扩展,乘坐325路公交车的乘客开始减少,但很多老乘客还在,也会迎来很多外地新乘客。

“都说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在海底建成隧道,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一直关注着胶州湾第二隧道的建设情况,毕竟自己曾对交通不便深有体会。”作为老司机,陈建伟一直关注着青岛的交通布局规划与建设。

“我特意研究过第二条海底隧道线路规划,西起西海岸新区淮河东路千山南路路口以东,同时,向北可以连接秦皇岛路,向南可以连接澎湖岛街。然后,大致沿着刘公岛路方向入海。向东穿越胶州湾,在市北区海泊河附近登陆,衔接杭鞍高架路和环湾路。当时我和同事们还讨论过一阵,是饭后闲聊的重点话题。”陈建伟笑着告诉记者,很多同事认为,第二条海底隧道的建设,不但拉近了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与西海岸的距离,还增加了青岛市区通往市外的高效通道,直接变身连接青岛南北、东西大动脉的交通枢纽。

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黄岛陆域段隧道土建工程已经在建设中,全长17.45公里,最深点距海平面112米,按双向6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预计2027年12月通车运营。记者从此前报道中 了解到最新施工进展,黄岛端共有两处竖井工程同步实施,已经正式启动主体结构施工,并计划于明年5月完工。市北端方案正式进入公示阶段。

欢乐滨海城:走出孤岛

“当时我就是喜欢这里的环境,清净,面朝大海,小区出门距离海边步行千米,房价在当时也算合适,所以一眼便相中了这里。”中医田光慧从烟台来青岛11年了,最初在市南区居住,2017年,他以每平方米12000元的价格在位于欢乐滨海城的城投琴海湾小区买了房子。

田光慧告诉记者,他家所在单元是两梯六户,自己住7楼,一套79平方米的两居室。不久前,为了提高居住面积,田光慧在李沧区选择了128平方米的精装洋房,刚从欢乐滨海城搬出来。

从开始小区里一栋楼只有几盏灯,到现在基本上三分之二的房子都亮着灯,越来越多的“新青岛”在欢乐滨海城安家,田光慧都看在眼里。

“说实话,以前这里交通很不便,虽然紧临环湾快速路,但进出主要靠瑞昌路立交桥一条主路,只有16路公交车经过小区门口。现在加开了648路,发车次数也增加了不少,有了很大改善。”毕竟在小区住了5年,田光慧表示,除了交通,感受最深的是缺乏商业,小区周围农贸市场少,居民生活很不方便。

“可能是人气还不够,不足以支撑起大规模的商业发展。”田光慧说,由于房价相对市区较低,所以欢乐滨海城除了部分回迁房和经适房外,大多数是刚来青的外地人在此置业安家。田光慧一直很关注青岛的建设开发动态,说起卖房之举,也感到一些惋惜。

记者了解到,欢乐滨海城规划于2008年,至今已有14个年头,当年被作为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重点启动项目,但发展不温不火,几个住宅小区周边配套的商业和办公区域并不多。占地3.75万平米的尤尼小镇从2017年正式开业,作为欢乐滨海城附近区域最大的商业区,很多商铺至今空着。

2021年12月2日,环湾路-长沙路立交桥工程通车,让欢乐滨海城和整个市北区规划的滨海新区彻底融为一体,4万居民出门就能驶上大道,再不用绕路五六公里。而更大的利好在后面。近日,记者了解到,欢乐滨海城片区跨国区域总部集聚区规划方案批前公示,该项目由10宗新地块共同组成,可以说欢乐滨海城被寄予了“重托”。

根据最新公示,欢乐滨海城片区跨国区域总部集聚区项目位于环湾大道以西、胶州湾海岸线以东、保利香槟国际小区、钢研“一院一园”在建项目围合区域,项目可远眺跨海大桥,海景资源丰富。总占地面积25.33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4.22万平方米。项目将围绕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打造集RCEP领事馆区,跨国贸易商务中心和跨境贸易创新中心,集商务、休闲、文娱、购物、旅游、居住为一体的国际滨海企业总部湾区,拟引入跨境贸易、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科技等多种产业,打造青岛市滨海国际会客厅。

“都说地铁一跑,黄金万两,正在建设中的青岛地铁5号线经过欢乐滨海城,青岛滨海学校是青岛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这里招生好几年了,解决了家长最关注的教育问题。”田光慧表示,他相信新的规划会不断落地和落实,虽然他选择离开了欢乐滨海城这座“孤岛”,但相信还是会有人不断搬进来,作为一个安家青岛的异乡人,他更希望欢乐滨海城彻底走出“孤岛”,涅槃重生。

北站片区:打开新窗

老沧口对老青岛们来说,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呼啸而过的高铁列车,承载了年复一年的岁月故事,更记录着青岛城市发展更新迭代的步伐。

老青岛人都知道,老沧口曾经是青岛重化工业的聚集区。青岛北站周边棚户区被老青岛人称为“下街”,因为这里地势特别低,一下雨就容易积水,自2008年启动老企业环保搬迁战略后,国棉六厂、橡胶二厂、青岛磷肥厂等企业陆续搬迁,借助青岛北站建设,老沧口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开始显现,现在变成集学校、商场、交通枢纽为一体的商务区,尤其受外地来青置业刚需和年轻人的青睐。

31岁的解惠来自德州,在青岛已有15个年头,现在青岛北站附近的临汾路经营一家面包蛋糕店,她亲眼见证着青岛北站一带的发展,对建设“活力区”有着自己的见解。

“我感觉这边现在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都齐了。”2010年,贯穿青岛各个区域的地铁线相继动工,如今,已经全线开通的地铁1号线、3号线和8号线北段均汇聚于青岛北站,成为目前青岛地铁工程规模最大、换乘地铁线路最多的枢纽站,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解惠感觉,这里不仅拥有地处胶州湾岸线以东、青岛交通枢纽核心区的地理优势,还有政府的规划作为坚实的发展基底。

“我一开始是在四方那里工作,后来建了青岛北站,周边小区商业开始发展,我就选了这个地方开店。人流量确实不少,生意还算可以。前海有五四广场,后海也应该有个窗口,我感觉这周边就不错,但是缺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解惠告诉记者,一转眼,她都开店7年了。

记者看到,解惠的店面将近120平方米,装修简单却不失温馨,从面包到蛋糕甜点有20多种,房租一年12万元。

“治安好了,环境好了,交通便利了,重头就是教育。”解惠家住沧河路上,有两个孩子,大女儿10岁,小儿子8岁,都在青岛沧海路小学上学。“沧海路小学也是跟随青岛北站片区改造享受到的福利。”说起孩子教育,作为外来务工者的解惠感触最深,“我们老大上学的时候,需要很多证件复印件,比如参保证明、户口本、租房合同等,我跑了好几趟。到老二上学的时候,只需要带着证件去就可以,全程老师办理复印。”

“说句实话,我们觉得自己是外来务工的,对孩子的教育也达不到高要求,但老师都对孩子很关心,经常给我们家长发一些温馨提示,跟我交流孩子们的学习。”解惠表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这就是她所理解的“活力区”,让更多人愿意来居住来生活,有了生活的奔头。

“早上上班族进店买面包的很多,特别是年轻人,大多数是外地来青工作的,很多都在这安家了。北站这边交通便利,生活成本相对低一些,我们当然是希望更多人来。”解惠笑着说,正计划在周边小区再开一家面包店,随着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的开发建设,想必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此安家、乐业。

解惠期待扩增自己的门店,正在经历着新老交替的老沧口,也将更加值得期待。记者了解到,作为本市TOD开发一号工程和低效片区利用重点工程,青岛北客站交通商务核心区正式命名为“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首批项目近日开始招标。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定位为“青岛门户·城市客厅”,位于李沧区金水路以南、太原路以北、环湾路以东、四流中路以西,占地面积约1.9平方公里。

根据此前报道,项目将构建以总部经济为基石,枢纽特色商业、数字创意、科技服务为特色产业,商务服务、产业金融等为支撑产业体系,集聚创新创业要素,云集各界青年才俊,“打造青春之城,为青年人创新创业提供载体”,成为青岛创新创业的活力源泉。生活方面,构建功能混合的街区单元,倡导居职平衡,营造高品质商务社区聚落,重点发展周末经济和夜间经济,打造青岛北客站不夜城。

青岛后海沿儿,这片曾属于人间烟火和城市工业的土地,如今由地铁、高铁、隧道和路面交通搭建的立体交通枢纽,是城市区域发展的助推器,通过三年攻坚行动,将不断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越来越多的人会看见“后海”,拥抱后海!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署名除外)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