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春季,记者拿着老企业改造线路图,前往青钢、青岛碱厂、海晶化工、重庆汽车厂等老厂区进行实地探访。这些老企业有的原址已经是废墟一片,有的刚刚开始搬迁的脚步,有的仍在正常生产,周边居民还在忍受着被污染的生活环境
随着天气的转暖,2014年青岛老企业搬迁再度提上日程。近日传来最新消息,青岛90家老企业已经启动搬迁,大多分布在沧口楼山后、李村河河口、老四方滨海新区等西部老城区,预计2016年全部企业完成搬迁转型。
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春季,记者拿着老企业改造线路图,前往青岛钢厂、青岛碱厂、鸿星化工、泰能焦化、海晶化工、重汽集团、双桃精细化工等老厂区进行实地探访。这些老企业有的原址已经是废墟一片,有的刚刚开始搬迁的脚步,有的虽然仍在正常生产,但搬迁改造已经提上日程,周边居民都满怀欣喜的等待着……
楼山后:
娄山北部遍布重工业厂区 人烟稀少尘土飞扬
楼山后重化工区,是青岛工业的一个缩影。
解放前,青岛的重化工业就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解放后,尽管青岛的重化工业外迁支援各地,但仍留有很大的规模。现在的楼山后仍分布着青岛石油化工厂、青岛红星化工厂、青岛水泥厂、青岛碱厂、青岛钢铁厂等污染企业,是附近城区的主要污染源,是青岛北上扩张的重要障碍,也不利于“胶州湾东岸宜居新城”的建设。
举目四望,楼山后四周没有任何居住小区,四流南路上私家车、过往行人很少。沿着遵义路往西走更是荒凉一片,来往的皆是运送材料的大货车,货车一过,漫天尘土飞扬,路牌以及路边的绿植上都沾了一层薄薄的灰尘。记者憋着气在其中行走了15分钟,一摸脸已有一层黑色细沙。
十二五期间,这些污染企业将全部搬迁到胶南董家口和平度新河。
【青岛钢铁有限公司】
青钢老厂区现状 周边道路尘土飞扬
青岛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钢)始建于1958年,至今已有56年的历史。自1997年以来,青钢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其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近年来由于受到产品结构、技术装备结构和地理发展空间的限制,致使企业发展步伐缓慢。2012年发布的环评公示显示,青钢老厂房将整体迁往董家口临港产业区。
提起钢厂,住在重庆路上青钢宿舍楼里的市民大倒苦水,“夏天不敢开窗,每天都呼吸着伴有粉尘和工厂排放的难闻气味的空气”,李先生说道,“只要大烟囱排烟,就算是大晴天也感觉灰蒙蒙的,嗓子眼儿立马就不舒服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青钢集团厂区占地面积较大,内部依旧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日常工作,不时有搬运物料的货车来回进出,滚滚白烟从厂区内几个大烟囱内涌出,附近的楼山后河常年被青岛钢厂洗尘水污染,下游淤积严重。记者在街边偶遇一位在钢厂工作了10余年的老职工张女士,据她介绍,青钢内部已经通知他们搬迁的消息了,“最近开始慢慢往胶南迁了,估计明年底就全部搬过去”,至于搬迁后的职工安置问题,张女士说道,“老的就留在青岛退下来了,年轻的跟着过去”。
虽然还需要等些时日,但附近的居民总算有盼头了。经过近两年的筹划后,近日,青钢第一高速线材厂停产,正式退出青钢生产运行序列,意味着青钢向搬迁发展、转型升级迈出了重要一步。按照搬迁计划,青钢将于2016年完成老厂区全部关停、新厂区全部建成投产的目标。
【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碱厂没有搬迁迹象
沿着满是灰尘、遍地大货车的四流北路向南走,就可以看到道路西侧的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碱厂),这处老厂始创于1958年,原名青岛化肥厂,1984年更名为青岛碱厂。与青钢一样,青岛碱厂占地面积较大,从德江路向南一直到娄山北侧,都是碱厂的“地盘儿”。
碱厂对青岛的污染主要是“白泥”。白泥是制碱过程中的副产品,青岛碱业年产纯碱60万吨,就会产生18万吨的白泥,可沉淀出白泥的蒸馏废液就直接流入胶州湾,造成胶州湾东部海域严重污染,白泥覆盖区内底栖生物会基本灭绝。尽管近年来科研人员研制出多种方法对抗污染,但碱厂的存在愈发显得不合时宜。2012年终于传来好消息,青岛碱业搬迁事宜提上公司日程,新厂区同样位于董家口工业区内。
一年半后,当记者再次来到四流北路上的碱厂时,发现工厂内仍在按部就班地生产当中,烟囱向外排放出大量的白色浓烟,厂区内传来隆隆的机器轰鸣声。因为不能进入厂区内部,记者并不能确定碱厂是否已经开始搬迁。
【红星化工厂】
红星化工老厂区
在碱厂对面,就是另一老工厂——红星化工厂。主营钡盐、锶盐、锰盐、煤矿、物流、进出口贸易,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台东化工厂,1966年更名为青岛红星化工厂,1992年组建了青岛红星化工集团公司,随后,红星集团走上了西部创业之路。
与青钢、青岛碱厂不同的是,红星化工16万平米老厂区已升级改造,新建起“红星科技创意产业园”,建设了绿色印刷产业区、创意研发产业区、数字出版产业区、仓储物流产业区、商务服务区,打造立足于胶东半岛,面向全省、日韩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经投入使用。但至于该企业未来是否仍将搬迁的相关信息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