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住房城乡建设,实现“住有所居”,勾勒城市未来。2021年伊始,新一年基建的“发令枪”打响,岛城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机声隆隆,处处涌动着实干热潮。


局长访谈

住房城乡建设,实现“住有所居”,勾勒城市未来。2021年伊始,新一年基建的“发令枪”打响,岛城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机声隆隆,处处涌动着实干热潮。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加快重点工作攻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住房保障、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推动全市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经过努力,预计全市全年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 6%左右;建设行业实现税收437亿元,占全市税收总收入25.6%。“十三五”圆满收官,奋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勇表示,“2021年,我们将一切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创新思路谋突破,雷厉风行抓落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我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取得新成效,为全市发展大局做出新贡献。”

应对“大考”书写防疫发展“双胜利”

2020年,对住建行业是一场系统性的“全科”大考。“建筑工地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在疫情防控中面对的压力很大。我们明确疫情防控要求,压实企业工地主体责任,全市2300多个建设工地均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实行封闭管理,加强人员管控,严格准入制度和外出制度,落实人员测量体温、宿舍消毒通风等各项要求,确保疫情防控措施到位,30.5万进场施工人员未发生一起疫情。”陈勇说。

在住建领域疫情防控战线上,全市540余家售楼处、2500余家经纪机构、3900多个物业项目严格开展疫情防控工作;11万物业人员坚守在防控一线,消杀病媒246万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908万份,覆盖140余万户居民。据第三方机构在全国16个大中城市所做的2万名业主参与的城市物业疫情防控调查问卷中,青岛市物业防疫及时性方面位列第一,物业服务满意度名列前茅。

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发展不动摇。为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出台延期缴纳配套费、调整预售条件等一系列惠企措施,鼓励建筑业企业以保险形式缴纳各类保证金,2020年累计帮助盘活企业资金44.5亿元。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依申请返还商品房预售款重点监管资金,累计拨付资金金额达1077亿元。推动建筑业改革措施落实落地,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我市26家建筑业企业资质晋升一级,74家企业实现资质增项。8家建筑业企业入选全省建筑业30强,入选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今年以来,依托全市开放发展大势,我们坚持开门洽谈、敲门招商,顶格推进‘双招双引’,促成一批‘中字头’行业领军企业落户青岛,累计签约项目总投资额500多亿元。不仅是建筑业产值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全市一、二手住房成交额2688亿元,同比增长17.8%,可以说稳住了经济运行基本盘。”陈勇介绍说。

三个“发力”跑出“住有宜居”加速度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青岛在推进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和民生难题解决之路上,一路小跑。“让市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一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2020年,我们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上再发力,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上再发力,在解决重点民生难题上再发力。”陈勇表示。

这一年,我市抓住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国家级试点重大机遇,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005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5606户,全力推进人才住房建设和筹集,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

这一年,我市以承担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任务为契机,开工改造老旧小区项目111个,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启动棚户区改造2.9万余套(户)。开工节能保暖改造532万平方米、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224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470万平方米,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51部,让老百姓居住更舒适、生活更方便。

这一年,我市开展住宅小区、房屋产权等管理服务提升、“物业服务品牌提升年”等一系列活动,围绕“交房即办证”成功开展全市首个新建物业(商品房)交付试点,围绕“先验房后收房”在全省率先打造样板项目,出台新建商品房全装修管理制度、新建商品住宅交付流程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新政策举措,严厉打击公租房违规转租转借行为,持续有效化解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

瞄准“短板”打好基础设施“攻坚战”

2020年,围绕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品质改善提升两大攻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统筹推进了一批事关城市未来发展、事关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打造载体支撑。

备受关注的胶州湾第二隧道正式开工,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夏庄段)实现主线贯通,环湾路与长沙路立交等一批关键节点工程正加紧推进……着眼建设覆盖全域、高快衔接、环湾辐射的城市路网体系,推进重大引领性、支撑性项目建设。

打通劲松五路、欢乐滨海城横A2号路等36条未贯通道路,完成79条市政道路整治,建成7座人行天桥……着眼畅通城市道路微循环,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

全面启动康复大学校园主体工程施工,新增城市供热配套面积634.2万平方米,新建天然气管网245公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100余个,建成海绵城市30平方公里,开工建设各类管廊40公里,建成配套学校6所……着眼打造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环境、品质。

与此同时,我市深入开展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城市建设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推进住宅工程“渗漏、开裂”专项治理两大行动,开展全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专项整治“天平”行动、预拌混凝土(砂浆)专项治理“硬核”行动,持续巩固安全质量基础。

展望未来打造宜居城市新典范

在2021年的计划中,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高站位筑牢疫情防控和质量安全防线的基础上,将高质量推动住建经济发展;高效率推进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包括加快推进胶州湾第二隧道建设,全面完成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夏庄段)工程建设任务,长沙路-环湾路立交桥、太原路东延段工程实现主线通车,打通不少于20条未贯通道路等;高水平做好重点民生保障,结合住房保障和人才住房建筹,有序推进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工作;高标准推进改革创新流程再造,以试点项目为载体、制度创新为依托,探索形成一批具有青岛特色、走在全国前列、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身处这座承载众多国家战略的城市,住房城乡建设肩负着重要使命责任。我们要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为引领,高水平描绘好新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新蓝图。”展望“十四五”时期,全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将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着力健全住房保障和市场体系,着力提升城市功能环境品质,着力加快建筑业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新典范,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化大都市作出新的贡献。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董真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