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2020年的特殊环境之下,受海外疫情影响,以及大量学区房需求和部分返乡置业需求的回流,部分热点城市楼市呈现上涨压力。
中房网讯 在2020年的特殊环境之下,受海外疫情影响,以及大量学区房需求和部分返乡置业需求的回流,部分热点城市楼市呈现上涨压力。
开年以来,多个热点城市延续了去年下半年楼市的火热。包括上海、深圳在内的一线城市楼市,均被曝出“业主跳价”与“排队摇新房”等过热现象。
对此,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罕见的出现了集体调控的场景。
京沪粤三地“围堵”经营贷
年前,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银保监局均针对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开展自查,并作出严格部署。
2月9日,针对近期部分媒体关于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报道,广东银保监局迅速行动,多措并举严肃查处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行为。首先,通过窗口指导、监管提示约谈等方式部署全辖银行机构开展快速自查,全面摸排有关情况,针对违规问题立查立改,严格规范与中介机构的业务合作,及时堵塞业务管理漏洞、完善产品服务流程,严肃开展问责。其次,在全面摸排情况的基础上下发通知,要求辖内银行机构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围绕授信调查、授信审查审批、授信后管理、第三方机构业务合作等各个环节开展全方位风险排查,把风险防控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再次,通过迅速组织现场调查。针对媒体报道的6家银行分支机构涉嫌违规问题,组成6个核查组同步进驻有关银行分支机构,深入开展现场调查取证,强化大数据筛查,严肃查处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行为,形成市场震慑。
广东银保监局表示,下一步,将坚决贯彻落实“房住不炒”政策要求,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始终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市场乱象的高压态势,严肃追究违规银行业机构高管人员责任,多措并举强化房地产金融风险防控,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无独有偶,北京银保监局、人行营业管理部2月10日就加强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管理,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防范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市场。
通知显示,要严格实施贷前调查,加强客户资质和信用状况审核,关注客户获得经营性贷款借款人资格的时间,审慎发放仅以企业实际控制人身份申请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切实加强支付管理。严格执行受托支付制度,对借款人受托支付对象的资质和背景情况予以关注,防止信贷资金转入与借款人经营活动无关的账户;尽职落实贷后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跟踪贷款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关注借款人经营及变化情况;完善合同约束机制。签订个人经营性贷款合同时,应设定针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各类不诚信行为的约束性或惩罚性条款,并充分提示借款人;同时,审慎开展第三方合作。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合作贷款业务的合规管理力度,如审核发现为借款人违规获得个人经营性贷款提供“过桥”资金、以“空壳公司”包装借款人资质等行为的中介机构,应立刻终止业务合作,并将相关线索上报监管部门。
北京银保监局表示,监管部门将结合监管大数据进一步加强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力度,对因信贷管理不审慎导致的个人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将从严从重查处。
而在更早的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也发布监管文件称,要切实加强信贷资金用途管理,高度重视信贷资金用途管控,强化用途警示;禁止发放无用途、虚假用途、用途存疑的贷款;防止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等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防范借款人或受托支付对象通过非常规大额取现、中间人过渡资金等各类方式规避用途管理;完善信贷资金用途监测与拦截机制,扩大模型监测范围,提升监测效果;对确认用途违规的行为,应及时采取实质性管控措施。
部分热点城市调控层层加码
除金融监管外,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年初以来罕见的出现集体调控,并呈现反复加码的态势。
1月21日晚,上海发布调控新政“沪十条”,4天后又将“法拍房”纳入限购。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发布严格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8条措施。2月2日,上海多部门约谈主要房地产经纪机构、销售代理公司和有代表性的房企。2月6日,“沪十条”中有关新房摇号的新规正式落地实施,买新房需要算积分,积分高者方能参与摇号。
深圳同样在20天内5次出台楼市相关政策。如,先后规定家庭购买商品房,只能登记在具备购房资格成员名下;发布全市3595个住宅小区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等。其中,二手房控价被视为调控“大招”——按深圳市最新规定,报价高于参考价的二手房将无法挂牌。
北京市近期也再次表态。据2月10日消息,住建部副部长倪虹带队到北京调研会商房地产调控工作。北京市有关负责人表示,首都房地产市场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投机炒房、渲染炒作,如出现局部量价上涨苗头,将迅速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确保市场稳定。
另外,北京、上海等有关部门也在年前约谈了部分自媒体,持续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避免制造购房恐慌情绪。
对于一线城市楼市热度集中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高收入、高技术群体持续净流入带来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一线城市房产被视为核心资产,是高收入人群财富管理时保值增值的重要标的。
此外,今年多地倡导就地过年,返乡人群大幅减少。有数据显示,2021年春运前七天,19个一线、新一线城市返乡人口数量都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减少,最高降幅超七成,最低降幅也近五成。而返乡置业一直是支撑三四线楼市销售的重要动力之一,今年返乡置业转冷意味着一二线城市在春节期间的“反季节”需求开始增加。于是,为了避免年后楼市跳涨,一些热点城市开始密集出台调控措施。根据分析人士预计,新一轮调控升级仍有望扩围,或有超过10个城市可能会出台相关“打补丁”政策。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再次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并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了全面部署。
近期,部分一线城市所采取的相关调控措施,不仅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任务的具体举措,更凸显了作为一线城市在贯彻“房住不炒”定位、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方面应有的态度和行动。
来源:中房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