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座城市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投资史。近日,天眼查发布 《新发展十年——中国城市投资环境发展报告》

一座城市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投资史。近日,天眼查发布 《新发展十年——中国城市投资环境发展报告》,通过梳理2011-2020年十年间28个新兴行业和36个重点城市的企业增长和投资等相关数据,分析十年间资本流向与城市投资环境的变化,呈现中国城市投资活力新图景。

36个重点城市包括了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在这36个重点城市投资活跃度排名上,深圳、上海、北京位居前三,南京超过一线城市广州,位列第四,广州和杭州紧随其后。青岛位列第11,表现出较为强劲的资本活力。

青岛投资历史:曾经开放投资成就“上青天”

新中国建立初期,青岛对全市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业、商业、文教卫生事业及城市公用事业等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正是在投资的强力拉动下,青岛成为与上海、天津齐名的国内三大轻纺工业城市之一,成就了“上青天”的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集中财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杭州路立交桥、青岛港八号码头、流亭机场候机楼等工程的推进,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也为青岛国民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岛全面启动了开发市区东部的发展战略,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在这个时期,青岛五四广场、颐中体育场、海信立交桥、东海路打通、福州北路等影响城市发展,关系民生的重要设施陆续建成,初步塑造了大青岛今天的模样。

2000年以来,青岛固定资产投资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青岛也迎来城市大发展时期。围绕构建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的目标和承办奥帆赛的重大历史机遇,青岛积极调整投资结构,一系列工业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快速路等基础设施大项目建设拉开大幕,在快速提升城市地位的同时,加速了青岛国民经济发展步伐。

回顾城市发展史,我们发现,经济增长与投资增长两条曲线的走向惊人的一致:投资高速增长则经济高速增长,反之亦然。

2006-2010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同期,青岛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

2011-2015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减缓至19.3%。同期,青岛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减缓至9.7%。

2016-2018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进一步减缓至9.6%。同期,青岛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进一步减缓至7.6%……

投资就是投趋势,投未来。可以相信的是,这座城市正越来越受到资本的青睐,成为投资热土。随着“投资万亿之城”的阔步走来,青岛的发展境界与水平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A | 营商环境是吸引投资重心

报告指出,城市的投资环境与当地的经济实力、市场规模、人才资源、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2020年,青岛全市生产总值12400.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十三五”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

其实,青岛历来是投资大市,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7777亿元,距离万亿并不遥远。而从2020年以来,中央重视,国家战略叠加,青岛站上开放发展新风口,“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一次次被叫响。投资人慕名而来,资本接踵而至,今天的青岛已经成为一块竞争力极强的投资热土。

在政府看来,抓住了投资,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全链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去年,我市也将投资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尺,提出:“打造投资万亿之城”。这是个什么概念?目前,全国GDP万亿之城已经达到17个,但投资万亿之城凤毛麟角。据统计,全国仅有重庆、天津两城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万亿,与青岛同列的副省级城市中无一过万亿。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 2020年,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由稳趋快、全面起势的新态势,同比增长9.9%,创近30个月来新高。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赖以生存的空间,也是一座城市招商引资、招揽人才的必要条件。我市从去年开始,大力营造企业发展的“热带雨林”,大力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在营商环境的升级和变革中,青岛的表现可圈可点。

报告还认为,由于大部分投资者对本地企业更加熟悉,全面的信息和丰富的经验都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大部分企业的投资方向仍是本地企业,本地“抱团”现象非常普遍。过去十年间,各城市企业对本地企业的投资数量占比均值高达 61.4%。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的这组数据不算高,这也侧面反映了青岛的资本活水主要还是以外地为主。

B | 青岛制造业特质明显

报告指出,从十年36城企业投资总量来看,排名前十位的投资路径主要发生在企业服务、金融、文娱传媒、消费生活四个行业之间,前四位的投资路径更是集中在企业服务和金融两个行业之间。而从各行业获得投资数量占比来看,企业服务、消费生活、金融和文娱传媒依旧是排名前四位的行业,其中,企业服务和消费生活两个行业获投数量分别占获投总量的16.0%和11.2%。

以企业服务为例,在我国经济稳增长的背景之下,国内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庞大的企业用户成了我国企业服务市场高速发展的“基石”,2014年,企业服务开始受资本追捧,融资事件数及金额均一路飙升,2015年发展达到高峰。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企业服务相关企业注册总量为445万余家,至2020年已上涨至2887万家,企业服务也成为了十年内占比涨幅提升最快的行业,资本热情高涨。尤其是2020年以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相关政策加速出台和落地,将不断助推企业服务市场发展壮大。

这四个偏“软”的行业,是青岛产业投资上的短板。青岛这方面正在迎头赶上,“四新”经济投资占比平稳提升。去年前8个月,青岛“四新”经济投资在建项目1693个,同比增加361个,占全部投资项目的41.3%,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

服务业的增长,不能简单地视为产业增加值的叠加,而是要看到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一般来说,三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城市从传统的工业城市向更高级的形态转型。尤其是服务业赋能制造业的过程,这是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的体现。

另一方面,青岛产业投资的长板其实也很突出,制造业特质依旧明显。回顾青岛“投资史”,工业投资无疑是最大的“推手”。年增速一度高达50%,占比最高接近六成。工业投资在青岛固定资产投资中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海尔工业园项目及家电信息产业集群基地、招商局国际码头、北船重工、中海油、大炼油、丽东化工、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北汽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电动客车,青钢、海晶、碱业等老企业搬迁改造……不过,从前几年开始,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这和“全球资本观望情绪浓厚,投资意愿不强”有着很大关系。

目前,青岛正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就是要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新的“青岛制造金花”,持续保持青岛在中国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客观看待青岛的长短板,正如报告所言,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产业支撑是基础和根本,新兴产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以产业为导向,城市具备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薛飞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