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华社旗下“新华每日电讯”头条发文——《公摊面积成糊涂账?别再让买房像开盲盒》,再一次将“公摊面积”推上了风口浪尖。

刚刚,官媒发声,剑指公摊面积!直言这是一笔糊涂账!2022年公摊面积会取消吗?

官媒再发声:公摊面积是笔糊涂账!

12日,新华社旗下“新华每日电讯”头条发文——《公摊面积成糊涂账?别再让买房像开盲盒》,再一次将“公摊面积”推上了风口浪尖。

文章直言:公摊面积存在多年,伴生的一系列乱象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关于公共空间的计算,始终是笔糊涂账。如果购房合同上不注明得房率、套内面积等详尽数据,老百姓购买期房很大程度上如同开盲盒,撞运气。

并表示:取消公摊面积,尤其意味着杜绝其伴生的猫腻与漏洞,从源头避免大量矛盾与纠纷,保证市场交易更公平透明。此举既是为营造公平透明的房地产市场环境服务,也是为适应长远改革,接续房地产税、房屋产权到期后的相关政策等未雨绸缪,最终服务于民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据了解,这并非官媒第一次发声,早在2018年,新华社等媒体就多次发文,《“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买100平米得70平米:公摊面积7大乱象》等,公开对公摊面积提出质疑,引发全网大讨论。

文章中直言:公摊面积缺少标准、管理混乱,不仅会让消费者在购房时需支付更多房款,更使之在未来要支出物业费、取暖费等更多成本。也正是因为这篇报道,后来很多城市的供暖开始按照室内实际使用面积来计算。

今天,官媒再次发声,网友们对公摊面积的存在也是纷纷热议。

不少网友表示,支持取消公摊,建议统一按照套内面积计算。

因为涉及到买房人的切身利益,“公摊面积”相关话题的关注度极高,讨论居高不下,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被刷屏。

随着房地产税征收试点工作的推进,有关“取消公摊面积”的舆论再起。网络上更是疯传2022年公摊面积或要全面取消,百度搜索来看,该类话题搜索量约1050万,足以可见关注度之高。

但是查询后发现,并无明确消息。提到最多的是2019年2月,住建部下发《关于<城乡给水工程项目规范>等38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在其工程规范第10项中提到:“住宅建筑应以套内面积交易”。但是,再次查询发现,相关条文已经删除。

有小区公摊竟然高达46%,业主怒了:太坑

这些年买房人跟公摊面积之间的“恩怨”就没消停过。“花大钱买小屋”、“暗藏猫腻”……对此争议不断。

早在2014年,“史上最牛”公摊面积就被爆出。山东高密一楼盘,得房率仅有48%,买了85平的房子,到手不到50平,媒体还对此进行了报道。新闻一出,全国哗然。

2021年,山西太原一小区,公摊面积高达43%,业主也是气的要退房,新闻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山东青岛某楼盘,146平米的房子,套内面积竟然只有68平米,公摊高达46%。得房率不到60%,开发商承诺的“大四房”变成了“超级迷你四房”,业主气炸,一怒之下拒绝收房。

类似事件不断上演,超大的“公摊面积”再次刺痛买房人的心。

其实,每个买过房的人都知道“公摊面积”的存在,它是指商品房销售中应分摊计入销售面积的商品房中公共建筑空间的面积。简单来说:房屋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包括:电梯井、楼梯间、共用墙体、变电室、公共门厅过道、甚至门卫值班室等,这些面积会分摊到每一户。具体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小区的计算范围还都不太一样。

至于公摊面积多少合理,法律对此也没有上下限的相关规定。只是目前市场上公认的住宅公摊标准大概是:7层以下:7%-12%,7-11层:10%-16%,12-33层:14%-24%,别墅类:1%-8%,一些超高层住宅的公摊率可能会达到30%。

公摊率30%的话,相当于你花钱买了100平米的房子,但是实际拿到手只有70平米。

有人认为:公摊面积计入房价不公平,其中隐藏猫腻太多,应该早点取消;也有人认为:取消公摊面积可能会导致房价大幅上涨,不能取消。你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