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接下来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为深入地开展,更多与市民生活休戚相关的项目都将次第展开,持续不断地提升城市品质和核心竞争力。

一批长期影响群众日常生活和交通出行的市政设施短板正在着手补齐,一批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事项目、发展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正在建设中的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工程。

一年春作首,万事竞争先。今年以来,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响彻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奋进曲”,升腾着发展的热浪,跳动着澎湃的脉搏——城市中、道路旁、河流边,工程机械紧张作业,重型卡车往来穿梭,建筑工人埋头苦干……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2月9日,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动员大会召开,正式打响了“发令枪”——开展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市政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建设和沿线开发建设、停车设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八大行动,分清轻重缓急,梳理各行动中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项目及难点堵点问题,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要求,细化形成三年攻坚行动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动项目快落地、快见效。

号角一响,比的是“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进取意识。在一次次密集召开的部署会议中,在一个个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中,在一双双热切期盼的眼眸注视下,全市上下铆足“干劲儿”,抢抓黄金工期,一批批着眼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工程推进正在与时间“赛跑”,让市民尽快感受到更新成果。

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随着接下来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为深入地开展,更多与市民生活休戚相关的项目都将次第展开,持续不断地提升城市品质和核心竞争力。

各大重点项目建设战犹酣

重点工程和项目,是加速推进一座城市更新和建设的重要抓手。如今遍布全市的工程都在争分夺秒地推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建设,以“开工即大干、起步即冲刺”的信念迅速形成了争先进位的态势。

在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工程先期开工段建设现场,随着一声令下,一台泵车在轰鸣声中启动,混凝土从泵车的长臂中倾泻而下,源源不断地流入钢筋之间。近日,首段综合管廊的顺利浇筑,标志着该工程结构施工正式启动。记者在现场看到,数百名建设者正忙碌着进行综合管廊施工,一根根橙色的粗壮钢支撑梁依次排列,底板钢筋绑扎施工已全面展开。所有忙碌着的参建人员都奔着一个目标而去——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确保今年年底主线通车。

在巨大的轰鸣声中,钻机桩锤的砰然落下,巨大的桩体深深扎入地基。虽然工程开工时间不长,但在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现场,建设已如“拉开的弓”,管线迁改、基坑支护等作业全面展开。作为城区一处极为重要的“解堵点”,该工程完成后,不仅能缓解市区周边停车难问题,还将实现快速路网连接,提高交通品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作为三年攻坚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青岛地铁建设也正奋力推进。前不久,青岛地铁4号线全线贯通,紧接着一支支“地下铁军”将全力投入到铺轨、机电、供电、装修等施工环节中,冲刺年底空载试运行,为项目早日建成通车蓄能助力。这一幅幅竞相奋进的建设场景,正是“轨道上的青岛”不断扩容提速的缩影。

蛟龙入海,贯通东西。日前,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项目的第一道焊口打火开焊,火花四溅中,全自动焊接机器精准地进行着焊接任务,标志着项目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这条创造三项“全国第一”的燃气管线工程建成后,年供气将达到36亿立方米,每年可替代标准煤消耗536万吨,为我市“煤改气”工作推进提供“十足底气”,确保全市千家万户温暖过冬。

一个个火热建设的项目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青岛城市“进化”之路,已然开启全新征程——一批长期影响群众日常生活和交通出行的市政设施短板正在得到有力解决,一批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事项目、发展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为老城区注入全新生命力

破晓时分,一阵阵清脆的金属敲击声便此起彼伏地萦绕在青岛老城区上空。在备受关注的潍县路19号更新改造项目现场,近百名建筑工人正在进行老旧墙体加固、立面修缮和屋顶施工。据项目经理高小明介绍,为了充分展现青岛独特传统建筑里院的“原汁原味”,项目团队不断改进工艺和技术,一面老墙的修缮,至少需要十几道工序的“精雕细琢”。

在老城区,或大或小的更新改造还在多处拉开帷幕——3月19日中午,随着挖掘机的轰鸣,位于中山路上的中山商城门头及附属地面建筑开始拆除,这处昔日的地下商场将被改建为人防停车场,还将承担西部老城区地下交通通行优化的功能;3月20日,威海路平战结合地下工程第三施工段也正式开工,台东三路步行街综合管网和景观环境优化提升工程同步启动,待完工后,台东步行街面貌将焕然一新,大大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

除此以外,在推动老城区基础设施提升方面,我市还启动龙山人防停车场、六街口机械停车库、聊城路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对街区道路进行综合改造,并利用城市边角地,“见缝插绿”新建多个口袋公园……其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更新,就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事实上对于老城区复兴而言,建筑的更新修复只是第一步,产业如何定位?人从哪里来?这些问题才是重头戏。

在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生态宜居委员会秘书长李光全看来,城市更新不仅是对建筑物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也是对各种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产业结构、功能业态、社会心理等软环境进行延续与更新,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领域的复合型城市话题。在城市更新实施过程中,不能光讲复原、讲情怀,更要讲好城市故事,要深挖故事内涵、发掘故事的独特性、创新故事的传播性,进而避免陷入简单复制网红地但效果不佳的尴尬困境。

如今,在“新产业赋能老城复兴”这一发展逻辑下,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定位工业设计、青年文创、国潮,建设“里院城市客厅”;中山路历史片区则将以全域5A级景区标准,打造“老建筑+新消费”“旧里院+新经济”“原场景+新体验”的业态场景……事实上,有了新业态场景的加持,老城区正在加速活起来、火起来,比如热闹的宁阳路银鱼巷市集、时尚的广兴里,都是实践的最佳例证。

下好城市更新“一盘棋”

有业内人士曾提到,城市更新是一项涉及政府、产业、金融、空间运营、服务、人才等方方面面的协作行动,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加强整体性和协同性,共同推动城市面貌实现新变化、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

以停车建设管理工作为例,作为一项与城市规划、项目建设、交通执法、价格政策等各方面息息相关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联动施策。为此,青岛市理顺机制,明确分工,成立全市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3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规划建设、疏解治理、管理执法、政策支持和难点堵点治理等5个攻坚专班,实现了一盘棋和一体化的精细化管理。

不仅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理顺,我市还积极运用市场手段,让社会资本充分参与停车设施建设。数据显示,在市场化思维的拉动下,去年全市建成公共停车场32个、泊位1.7万个,其中社会投资占比相当大。今年,我市还计划建设公共停车场56个、泊位2.8万个,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上述这样的“多方联动施策”,还贯穿于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市政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各级各部门正以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作为重要抓手,发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紧扣既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推动项目快落地、快见效。

与此同时,为加快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的建设步伐,还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比如针对工作量巨大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我市推出合并招标的创新做法。“根据目前的招投标营商环境政策,我们可以将多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设计招标工作合并实施,极大提高了招标效率,为三年攻坚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年底项目顺利完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城市蝶变满目新,征衣未解再跨鞍。如今的青岛,热情饱满,斗志昂扬,正以奋斗者的姿态,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新赛道上阔步前行,让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