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面起势,厚植李沧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访李沧区委书记张友玉
全面起势,厚植李沧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访李沧区委书记张友玉
——持续深化“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推动干部队伍作风和能力不断提升,着力锻造堪当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建设重任的“李沧实干家”干部队伍。
——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一招,加快形成全员招商、全域招商的浓厚氛围。去年,我们集中力量抓招商引资,可以说最重要、最关键、最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的就是招商引资工作。
——要让群众对我们李沧区有“期望值”,如果大家对李沧区和李沧区的领导班子缺少期待,那整个区域就没有了凝聚力和“精气神”,也就没有了“劲往一处使”的动力。
——在进行具体工作之前,需要我们系统性、整体性的来看待这个区域。把这个区域所有具备的资源梳理并掌握,彼此形成联系,进而发挥“1+1>2”的功用,最终实现城市能级的提升。
壮大发展动能,提升发展质效
记者:2022年,李沧处在爬坡上坎的关键期。请您盘点一下李沧区过去一年的工作,哪件工作是您觉得付出和得到相匹配的?
张友玉:2022年,李沧全区上下负重拼搏,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这其中,我们紧紧扭住了大力振兴实体经济这个发展重点,全区新增“四上”企业204家、增长175.7%;聚力突破了招商引资这个发展瓶颈,总投资448.6亿元的149个过亿元项目顺利落地;牢牢把握住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这一重大机遇,97个更新项目全面开工,完成计划投资的171%。
我们取得这些成绩的前提、也是让我最为欣慰的是,我们持续破解了一个根本难题,就是提升干部队伍作风能力。一直以来,我们的干部队伍还存有主观能动性不强、能力水平不足的问题。但是这一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在“正风聚力”行动的推动下,我们的干部作风能力进一步提升,面对工作“既想干又会干”,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更加浓厚,这是李沧实现突破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有了这个前提,我对李沧区的未来有信心。
记者: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走过值得回忆的2022年,对新一年的工作有哪些目标和思路?
张友玉:2023年,我们将全力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开展实体经济振兴三年行动,厚植李沧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总体思路就是挖掘存量、拓展增量,招大引强、形成特色,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片区和南渠产业园等产业园区,推进总投资760.9亿元的金丰公社等83个过亿元项目洽谈落地,力争全年引进过百亿元项目2个以上、过30亿元项目5个以上,进一步壮大发展动能、提升发展质效。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总体思路就是依法依规、稳扎稳打,提升品质、惠民富民,加快推进121个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打造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城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深化“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推动干部队伍作风和能力不断提升,着力锻造堪当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建设重任的“李沧实干家”干部队伍。
“重塑”一个新李沧
记者:我们观察,去年以来,李沧区正在进行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重塑”,在您看来,这种“重塑”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张友玉: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要让群众对我们李沧区有“期望值”。如果大家对李沧区和李沧区的领导班子缺少期待,那整个区域就没有了凝聚力和“精气神”,也就没有了“劲往一处使”的动力,所以我对此特别重视。让大家产生“期望值”,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要发展经济。要重振李沧百姓的信心,首要的工作就是把经济发展上去。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把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抓、抓重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其次,要营造一个正气向上的社会氛围。比如,我们李沧区每年都会开展“开门”征集区办实事活动,通过公开化的形式,邀请居民广泛提出意见建议,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我们就通过网络征集,由此了解到大家到底关注什么、期待什么,这些与百姓紧密相关或是十分期盼的,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同时,“做蛋糕”的目的是“分蛋糕”,我们坚持把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李沧区去年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6.6%,让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赢得百姓的认可。这些工作,都让百姓对我们产生“期望值”,也是在大家的期盼和关注下,我们竭尽所能推动工作,政民合力让李沧的发展更好。
记者:我们感受到,时下,李沧区上下的急迫感特别强烈。您刚才也说,“重塑”李沧首先要发展经济,在这方面李沧区的“打法”是什么?
张友玉:时下,李沧区还存有产业空心化的问题,重工业企业迁出后,新动能补充尚显不足,需要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首先,努力实现量的增长。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一招,加快形成全员招商、全域招商的浓厚氛围。去年,我们集中力量抓招商引资,可以说最重要、最关键、最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的就是招商引资工作。我们成立了专业化的招商引资团队,10支定向招商攻坚团队围绕全市实体经济24条重点产业链精准发力,实现了总投资448.6亿元的149个过亿元项目顺利落地,投资50亿元的人民金服青岛中心雏形初现、投资30亿元的联东U谷青岛中心开工建设,信联天地、生命药洲等园区楼宇招商加快推进,签约引进中化海洋科技、正华供应链等一批优质项目。今年,我们将继续拓展增量、招大引强,推进总投资760.9亿元的83个过亿元项目洽谈落地。依托10支定向招商攻坚团队,探索在北京、西安、广州等地设立派驻招商机构;进一步发挥好国有招商公司专业优势,通过灵活运用资本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方式,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化招商双轮驱动;聚焦城市更新战略,结合低效片区和旧村改造等项目,采取招商前置方式,建立“边拆迁边建设边招商”的工作模式,引导企业提前入驻,提高招商效率。
其次,加快实现质的提升。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3+2+4”现代产业体系。今年,我们将依托信联天地、国际特别创新区等园区,促进数字经济集聚发展;大力提升线上交易规模,办好城市消费节等活动,推动现代商贸扩量提质;做大做强兴华基金等平台,支持发展数字金融等新兴领域,加快现代金融业提档升级;促进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同时,邀请第三方对李沧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推动全区产城融合及盘活楼山片区产业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研究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筹划举措,进一步明确瑞金路南侧千亩产业用地的发展思路,加快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经营城市,实现城与城中人的“双向奔赴”
记者:在您看来,要让李沧区有活力,让投资和生活在李沧的人对这片土地有信心,需要拿出什么样的“非常之策”?
张友玉:这个话题我是这么理解的,我认为在进行具体工作之前,要树立一个“经营城市”的理念。
“经营城市”需要我们系统性、整体性的来看待这个区域,根据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和本地区的特点,以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为出发点,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进行梳理、筹划和合理利用,包括我们看得见的土地、载体,也包括我们看不到的干部队伍建设、百姓对当地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度,甚至这个区域在外的美誉度,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彼此形成联系,进而发挥“1+1>2”的功用,最终实现城市能级的提升。
比如,我们李沧区拥有区位优势、生活成本相比别的主城区要低,因此区域内的年轻人多,这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对我们来说,我们要弄清楚居住在这个区域内的年轻人是干什么的,为这一群体“画像”。以此为思路,我们了解到本地七成以上的数码工程师都居住在李沧区,那么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这个群体进行招商、服务等,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可以围绕着这些人才来精准设置,以求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记者:刚才您说到李沧区正吸引着大量年轻人前来安居置业,那么2023年,李沧区将如何推动城区与居住在其中的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双向奔赴”?
张友玉:今年,李沧区将在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方面,围绕产业布局多管齐下找痛点、齐头并进抓落实,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
构建人才集聚新格局,推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引才方式,架起才企对接桥梁,推动引才关口前移。加快青年人才聚集步伐,联合驻青高校开展“青雁归巢”“李遇人才共赢未来”等系列活动,以“参观研学+导师互动+交流研讨”的形式延伸人才吸纳引力半径,计划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万人以上,引进海外留学人才50人。推动人才培育新路径,以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支队伍为重点,利用大数据画像为各类人才量身定制成长规划和培养路径,通过政策匹配、分类建库、定制培养、靶向推荐等手段,壮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平台梯队。创新人才服务新模式,深化产业园区人才服务“定制化”试点成果,为区内重点产业园区逐一靶向定制人才政策清单、服务清单,动态梳理园区入驻企业人社政策申报和人才需求情况,根据需求精准配置资源,织密服务产业发展的“人才网”,以创新驱动推动产才融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杰 张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