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进入四季度以来,房企“钱紧”的状况愈发加剧。
中房网讯 (苏晓/文)进入四季度以来,房企“钱紧”的状况愈发加剧。
根据机构监测数据,房地产企业在2023年11月和12月合计到期债券余额为1165.3亿元,其中海外债占比为23.4%,信用债为76.6%。
一方面是房企大规模债券即将到期,另一方面融资情况也不容乐观。
克而瑞最新数据显示,80家典型房企在10月的融资总量为213.6亿元,环比减少41.5%,同比减少51.9%,单月融资规模创下了2020年以来的新低。从全年累计数据来看,1-10月80家典型房企的累计融资总量为5127.58亿元,同比减少23.48%。
债务承压、融资低迷,再加上房地产销售仍未全面复苏,房企所受的流动性压力越来越大。
民营房企融资仍较艰难
今年以来,监管层对房企融资一直都保持着支持态度。不过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民营房企的融资情况似乎仍较为艰难。
同策研究院数据显示,其追踪的40家典型房企融资额连续4年大幅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同比下滑32%,比2020年高峰时期更是大幅下降57%。从披露公告的31家房企融资情况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国企(13家)融资总额为1985.9亿元,占比66%;民企(18家)融资总额为1005.14亿元,占比仅为34%。
从发债情况来看,根据克而瑞数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国企、央企的发债量为2263亿元,同比仅下滑了7%。民营企业发债量为31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2%。
在克而瑞集团董事长丁祖昱看来,目前房地产行业融资面仍处于筑底阶段,对于多数民企而言,境内银行授信和债券增信还是偏向支持财务状况良好的优质房企。在行业风险未完全出清、市场信心未完全恢复的背景下,多数民营房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某出险房企内部人士此前曾直言,除了依赖销售回款外,公司已经没有其他融资渠道,融资基本处于完全停滞状态,且没有好转迹象。当下苦撑的民企或是已出险的民企融资极度困难,除非有极其优质资产或者中债担保,否则融资落地基本无可能。事实上,此前金融机构对民营房企的认定基本都打上了“信用高风险”的标签,出险房企新增融资基本为零。
另一方面,据了解,目前授信额度的落地,基本都需要通过新增建设项目进行申请。但行业流动性危机以来,大多数民营房企都大幅缩减了土地获取,导致新增项目极少,也很难通过新项目获取增量融资。
市场频传积极信号
尽管房企资金压力加剧,尤其是民营房企融资陷入低谷,但近期市场也传来几个重要的积极信号。
近期,万科、华润、金茂等首批消费类基础设施公募REITs已获受理,这是商业地产被纳入公募REITs以来第一批申报的消费类基础设施公募REITs。
实际上,在消费类公募REITs推出之前,公募REITs的适用范围与大部分房企的业务关联并不大。直到今年3月份,发改委将商业地产纳入公募REITs适用范围,房企才可以参与进来。
而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更是提出,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人民银行就积极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示精神,持续加力推动“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有消息称,“第二支箭”将支持新城控股、美的置业、卓越商管等民营房企发行债券融资,同时龙湖、金辉、华宇、新希望地产等民营房企债券发行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同时,人民银行、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也在11月7日召集数家房企进行座谈会,了解行业资金状况和企业融资需求,与会房企有万科、保利、华润、中海、龙湖和金地等。
相关部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有关要求,持续加大对民营房地产企业的支持力度,满足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
11月8日,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重申,将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弱化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外溢。引导金融机构保持房地产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未来有望看到民营房企的融资渠道在上述多重积极信号下被打开,从而提振市场信心,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