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曾经破落的“城中村”双山,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都心”商圈;老胶南曾经的荒地滩涂上,高楼拔地起,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已成为吸引中国知名科研院所、高等学府、高新技术企业的大磁场;即墨市变即墨区,一字之差,民众生活更加便利……

曾经破落的“城中村”双山,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都心”商圈;老胶南曾经的荒地滩涂上,高楼拔地起,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已成为吸引中国知名科研院所、高等学府、高新技术企业的大磁场;即墨市变即墨区,一字之差,民众生活更加便利……

从面积不足一千平方公里到现在的超过一万平方公里,从狭窄的南北带状发展,到“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再到“三湾三城”,改革开放40年,历经四轮大的区划调整,大青岛格局跃然而出。

1978年开始青岛大扩容

平度、莱西、即墨、胶南纳入版图

从不足一千平方公里到过万,大青岛之“大”,始于1978年的那轮区划调整。

1978年前,青岛的面积并不大。1949年,青岛全市面积仅有210.65平方公里,和现在青岛市南、市北、李沧三个区加起来的面积相当。之后经过几次调整,面积有所扩大,至1961年到950平方公里后,一直保持稳定。

▲1978年调整后的青岛

1978年11月,烟台地区的即墨县、昌潍地区的胶南县及胶县的大部分划归青岛市管辖,青岛全市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公里。

▲1983年调整后的青岛

1983年10月1日,潍坊地区所属的平度县和烟台地区所属的莱西县划归青岛市管辖。

至此,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大青岛格局初步形成,全市区划由此分为:

市南、市北、四方、沧口、黄岛五区及崂山、即墨、胶县、胶南、莱西、平度六县,全市总面积达到10654.1平方公里。

到了1987年,青岛开始撤县划区。

1987年2月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

1988年11月撤销崂山县设立崂山区;

1989年7月撤销平度县设立平度市、撤销即墨县设立即墨市;

1990年12月撤销胶南县设立胶南市、撤销莱西县设立莱西市。

至此,青岛市所辖6个县全部撤县设市(县级),成为全国第一个二级城市群。

“始于1978年的这轮区划调整,主要着眼于城市规模的扩张。”青岛社科院城市所副所长冷静认为,每次城市区划调整的大原因都是相似的,那就是现有的区划不适应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城市发展新的需求,必然要进行调整和完善,但每次调整的关注点是不同的。

1978年的这轮区划调整,以规模扩张为主,经过这轮调整,青岛的城区面积迅速扩大,保证改革开放初期,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次调整,使青岛迅速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城市。

1994年东移、北进、西跨

市北区、四方区变大了,崂山区一分为三,北半部变身为城阳区

1994年区划调整前的青岛市区,囿于92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南北狭长的一带,城市发展已经展不开手脚。

此轮调整,青岛的总地盘没有变化,却让青岛的城区面积大大增加,直接带动了青岛东部城区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东移、北进、西跨”的城市空间展布格局。

▲1994年调整后的青岛

将台东区、市北区、四方区吴家村街道和错埠岭街道合并,加上崂山区中韩镇的一部分,设立新的市北区;

将四方区往北扩大到李村河南岸;将沧口区剩余部分与李村镇合建为李沧区;

将崂山区作大的调整:中韩、沙子口、北宅、王哥庄四处乡镇组成新的崂山区,原崂山区北半部的8处乡镇组成城阳区,一部分合并到李沧区……

1994年区划调整前的台东区和市北区,面积都极小。调整后的新市北区面积大了,也给大手笔的规划提供了空间,浮山后从此发展起来。

▲如今浮山后的高档住宅比比皆是。

新行政区划调整后,以前的崂山区从郊区调整为市区,崂山区成为一方热土。

这一次行政区划调整后,青岛市区级建制为:

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市区总面积达到1316.2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121021人。

调整后的区划为七区五市,以青岛核心区为中心,向东、北、西三个方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东移、北进、西跨”的城市空间展布格局,其中东面就是崂山区及其周边,西面则是西海岸,北面就是城阳区及其周边。

这一轮调整为建设“大青岛”注入了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为青岛的环湾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2年资源重组优化

新市北区为青岛加了个商圈,西海岸新区成了“引力场”



▲2018年的青岛

2012年12月1日,青岛市再次经历区划大调整:

撤销市北区、四方区,设立新的市北区,以原市北区、四方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市北区的行政区域;

撤销黄岛区、胶南市,设立新的黄岛区,以原黄岛区、胶南市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岛区的行政区域。

“这一次的区划调整,更加注重资源配置的优化,注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冷静认为,这一轮调整涉及的四个区市,两两各有特色,发挥各自优势,就可以拧成一股绳。

以市北区和四方区为例,

相比于四方区而言,市北区的商业、服务业相对比较发达,有很好的商业圈,可以充分带动四方区商业的发展。

而合并后的新市北区,新都心商圈的迅速崛起,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黄岛区和胶南市合并后的新黄岛区,在2014年6月3日,成为第九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从此,西海岸新区成为了青岛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不论是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GDP总额都是青岛市的龙头。

在已批复的19个国家级新区中,作为唯一被赋予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重任的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先行先试,率先设立了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昔日偏远的渔村荒滩,变成了一座总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启动区范围20平方公里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城。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变为吸引中国知名科研院所、涉海高等学府、高新技术企业等落户入驻的“引力场”。

这一轮的区划调整,也与2012年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相呼应。

2017年即墨撤市设区 三湾三城大格局形成


2017年10月30日,即墨区正式挂牌。撤市设区,自此即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是自1989年撤县设市以来,即墨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标志着千年商都正式跨入“即墨区”的新时代。

即墨撤市设区后,青岛市行政区划由六区四市变为七区三市,青岛市区面积达到5214平方公里,青岛城区常驻人口增加至611万,从此跻身“特大城市”行列。

在2017年的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城市框架“三湾三城”,就是以胶州湾群为依托打造中心城区、以灵山湾群为依托打造西部湾城、以鳌山湾群为依托打造东部湾城,构筑海湾型城市新格局。即墨鳌山湾成为青岛“三湾三城”格局中的一个支点。

撤市设区后,由于与主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即墨的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会更加完善。即墨市民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交通等民生事项也将享受青岛的福利,实现与主城区的逐步统一,社会保障体系会更加健全。

在历史的变迁中,我们都是见证者,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感受着历次调整、发展带来的变化!

【延伸阅读】

河西街道变迁史:

从农村人到城里人,从七个村到繁华的“新都心”商圈

王彦武,河西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室主任,在河西街道工作了16年。

河西村、华光村、河崖村、小水清沟村、双山村、大山村、保儿村,在1994年的那轮青岛市区划调整中,崂山区李村镇的这七个村子划到了原来的四方区,又在2012年的区划调整中并入市北区。

从崂山区到市北区,从七个村到“新都心”商圈,从最初的河西、双山两个街道,到后来合署河西街道办公,伴随发展再次分为河西和双山两个街道,王彦武近距离见证了这七个村子的蜕变。

从农村人到城里人的变化

“那时七个村也就一万多人,产业很单一,村里收入大多靠租赁土地给人做点儿小买卖,没什么大商业,也没有什么公共设施。”王彦武回忆道,1994年刚划入原四方区时,七个村还分成了两个街道,河西村、华光村、河崖村和小水清沟村组成河西街道,双山村、大山村和保儿村则组成双山街道。

到了1995年,这七个村就不再分两个街道,而是合署为河西街道,办公地点就在现在的河西街道办事处所在处台柳路291号。

在1994年,从崂山区到四方区的变化,意味着从农村人到城里人的变化。不过王彦武告诉记者,当时一万多村民的身份并未因区划调整而一夜改变,到了四方区的他们仍然是农业户口,直到1998年,才陆续完成“农转非”,在身份上成为城市人。

在有了城市人身份后,村里不少人尤其是老人,还面临着保障问题,因为他们都没能纳入城乡保障体系中。王彦武说,年轻人工作了单位还能给缴保险,但老人就没有,这种状况直到2006年左右时都没改变,后来青岛市出台了政策,解决了他们的保险问题,老百姓真正开始得到实惠。

旧村拆了,居民富了

王彦武在河西街道的工作,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和旧村改造有关。在他看来,旧村改造、统一规划,让这七个村真正变了模样。

2004年12月18日,青岛市重点项目青岛市长沙路经济适用房工程正式启动,四方区旧村改造工程也由此拉开序幕。在王彦武记忆中,四方区的拆迁谋划工作在2002年时就已经开始,2003年全面摸底,2005年开始拆,到2007年,拆迁工作基本收尾,新房开始陆续盖起来。

“拆迁老百姓是得到实惠的。”王彦武说,河西街道的拆迁政策是“进门算面积”,拆迁后,大部分家庭都分到两套以上的房子,多的家庭分到了六七套。“有的村原来还欠着大量外债,旧城改造后,债务也都还清了。”王彦武说,旧城改造让这7个“城中村”,真正改变了面貌,经济富了,老百姓也真正有保障了。

新都心商圈崛起

现在的河西街道,再不是曾经与青岛形象格格不入的“城中村”,狭窄的街道、泥泞的土路、破败的房屋都已成为历史。车流如织、高楼崛起、商业林立,3号地铁线横贯其中,曾经的城中村已经崛起为“新都心”商圈。

1994年,从崂山区划入四方区,从农村到城市;2012年,从四方区划入市北区,从两区交接处变为新市北区的“心脏”所在,七个村伴随青岛的区划调整,一步步走上中心舞台。

2009年,以旧村改造为契机,青岛新都心规划正式提出。万科、保利、中海等地产商领衔开发的楼盘,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2015年,麦凯乐新都购物广场盛大开业;2016年,凯德MALL新都心开业……

▲“新都心”商圈

“今年,河西街道又分成河西和双山两个街道了。”曾在1995年时合署河西街道办公的河西和双山街道,在2018年又分开了,双山街道挂牌的日子为2018年1月9日。

在双山街道挂牌的当天,湖岛街道也挂牌了。这两个街道正好位于市北区快速发展的新都心商圈和欢乐滨海城。

再回到1994年区划调整时,原崂山区的10个村和原沧口区的5个街道办,划给了当时的四方区,并成为原四方区发展最迅速的东西两翼,新都心和滨海新区,在2012年划入市北区后,是蓬勃发展的新都心商圈和欢乐滨海城。

城市的快速发展

带给我们的是日新月异的感受

生活在这座城,爱着这座城

祝福青岛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