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报2月10日讯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海泊河33号地块改造项目海泊雅苑小区马继红的家里已经贴上了福字,挂上了中国结,年味十足。

]■马继红(右)和老伴翻看老照片。余瑞新摄

本报2月10日讯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海泊河33号地块改造项目海泊雅苑小区马继红的家里已经贴上了福字,挂上了中国结,年味十足。

“去年6月底交房后我们就拿了房钥匙,为了早点住进新家,我们委托装修公司进行全屋装修,去年10月中旬就完工了。如今材料都是环保无甲醛的,也不用晾很久。能在新家里过新年,真恣儿!”马继红乐呵呵地说。和大多数老人偏爱红木色中式装修风格不同,马继红和老伴选择了以白色为主的简约风装修,福字和中国结被映衬得十分耀眼。

海泊河33号地块改造项目是我市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于2010年12月启动拆迁,涉及居民900余户。该项目拆迁启动后,正逢国家出台征收政策,加上期间土地入储政策变化、历史遗留问题等,使得原计划2013年竣工的项目进展困难。为了让居民早日住上新房,市北区委区政府成立工作指挥部,由区级领导任指挥,研究解决调度,全区各部门负责人带队入户做工作,宣讲政策,啃下了这块硬骨头。2020年6月29日,海泊河33号地块改造项目的870套安置房集中交付,为这个历时十年之久的项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马继红的老房子是50多平方米的小套房,房屋面积小、空间局促,生活质量跟现在没法比。马继红翻着老照片,回忆起那段“苦日子”:“卫生间只有一个多平方米,只能容纳一个洗手池和一个蹲坑,洗澡的时候得在蹲坑上垫个木板子踩在上面,想转个身都难。现在好了,卫生间不仅干湿分离,还有独立的淋浴室。”马继红的新家南北通透,全明户型,两个阳面卧室。2020年6月9日,市北区组织居民进行安置房选房定位工作,马继红一家添了近15万元,选定了这个93平方米的套二房。

除了空间狭小,没有“双气”的生活也让马继红难忘。“做饭用煤气罐,每隔一段时间,老伴儿就要骑着自行车,拉着煤气罐去换气。冬天只能用煤炉子取暖,呛人。现在搬进新房,有了暖气,晚上睡觉盖着被子都觉得热哩。”

在马继红看来,新家在23层,楼层高,周边没有遮挡物,是名副其实的“景观房”。“视野开阔”也成为马继红和老伴住上电梯房的最大感触。“家里阳台正对着电视塔,晚上在家里可以看车河灯海;屋外的连廊正对着八号码头,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眺望大海。”马继红兴奋地翻看手机,向记者展示她拍摄的夜景图和海景图。

走在小区,楼栋里不时传来装修的电钻声和撞击声,吱吱啦啦、叮叮当当,交织在一起,像是在倾诉居民圆了安居梦。据了解,今年,市北区还将陆续完成海岸路36号项目、南京路东侧改造项目、登州路58、60号项目,建成交付安置房屋930套。□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余瑞新通讯员安迪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