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9年—2021年,城阳区建成新建学校11所,改扩建学校19处,品质提升学校1所;2022年,城阳区荟城小学等6所学校正式投入使用,年内新增学位9000余个……


青岛培文实验学校举行开学典礼。于波摄


城阳实验中学东校区。栾丕炜摄


首都师范大学城阳附属学校迎来首批新生。


城阳区红岛小学新生走进漂亮的学校。栾丕炜摄

教育往往掌握着一个城区、一座城市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速度的“话语权”。伴随着主城区扩容扩能系列政策精准落地,城阳区重塑发展新生态,按下助推形成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的“加速键”。但是,产业、资本、人才涌入的同时,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短板开始显现。

面对居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对教育公平的诉求,城阳区回应关切,以解决教育的痛点、难点、堵点,作为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砝码”,持续加大教育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快基础教育设施建设速度。2019年—2021年,全区建成新建学校11所,改扩建学校19处,品质提升学校1所;2022年,城阳区荟城小学等6所学校正式投入使用,年内新增学位9000余个……一系列举措背后是城阳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雄心。作为城阳区教育设施项目建设主体,城阳城市发展集团勇担全区学校项目建设重任,创造出学校建设的“城发速度”和“城发质量”,撬动全新教育生态。基建加持强基固本,优质教育聚变成势,或将成为城阳下一张高质量发展名片。

现象:前瞻布局教育与城市发展

教育支撑着城市当下的发展,也承载着未来的希望。

目前,青岛的基础教育横向比较,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并连续三年在省政府对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但也要承认,青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的现象,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的差距依然存在,部分区域学位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初中学校办学水平差距较大、优质初中相对较少而且分布不均衡等,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

城阳区在迈入主城区时代、后机场时代、“双铁”畅达时代后,过去10年也迎来了高达50%的人口增幅,不仅是青岛各区市增长最快的,甚至也是山东省最快的。然而,对比市内四区,城阳的优质教育资源存在明显短板。

城阳的未来需要教育支撑,城阳要发展,教育必须做新时代的“破局者”。在此背景之下,近年来,城阳区加大教育设施建设力度,修订《城阳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9-2035年)》,明确了全区教育设施建设具体工作任务,对教育设施建设和布局作出了长远规划,制定并逐步实施2020年—2025年建设计划。

发展教育是城阳面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超前性布局,是为教育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所做出的努力与探索。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成倍在学生身边“生长”,让优质教育的影响力成倍在学生身上迸发力量,需要城阳教育者的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也需要大手笔的投入与积累。

效果

新校猛增解民生所急所盼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居民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教育工作的“金律”。

今年9月1日开学当天,城阳区实验中学东校区新生走进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宽阔平整的大操场,在焕然一新的新校区留下自己欢快的笑声、朗朗的读书声,满足的笑容挂在每一位家长脸上。家住青特小镇的郝先生激动地说:“城阳区实验中学东校区建成开学了,孩子终于能在家门口上名校了。”

近三年来,在教育领域,城阳区已累计投资约110亿元,对50余处教育设施实施新建、改扩建及品质提升。而作为城阳区城市功能开发的奠基人、产业振兴的推动者,近两年,城阳城发集团在城阳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动作不断——2021年,城阳城发集团有3所新建学校项目投入使用,提供学位约5000个;2022年城阳城发集团建设的城阳区荟城小学、城阳区实验中学东校区、青岛培文实验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城阳区红岛小学这五所学校也均正式开学“纳新”。新校猛增引发“聚变效应”,优质教育资源倍增。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城阳区新交付的几所学校大都坐落于城阳区上马、红岛等城阳西部地区,以及目前飞快发展、人口极速流入的城阳白云山等片区。可以说,每一所学校的建成交付都迅速补齐了相应区域的教育短板,进而优化了城阳区中小学校布局。真真切切解决了当地市民在家门口上学的问题,缓解了城镇学位供给及征迁子女随迁就学压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是一句空话,教育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教育兴则百业旺,教育强则发展快。对于正在飞速发展的城阳区来说,一座又一座已经交付或正在建设中的学校,无疑是城阳区未来发展的底气。

担当

城发建设“加速度”完美交卷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明确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需要“实干家”式执行者。作为大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城阳城发集团自2017年“破土而出”后,不断拔节生长,并肩负起城市开发建设的重任。面对补齐城阳区基础教育设施短板、盘活城阳区教育资源的重任,城阳城发集团主动作为,彰显担当,以真抓实干推动全区学校项目建设出实招。

在速度上,为如期交付项目,城阳城发集团主动对标“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工作要求,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干部转作风、强能力、抓落实,深入项目建设一线,通过在建项目现场调研、召开现场座谈会、组织专项检查等方式,全面梳理摸排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资金、安全、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作战图”,明确“时间表”,确定“责任书”。认真对照时间节点,抓过程、抓落实,积极协调街道等各相关部门,推进拆迁腾地、手续办理等各项工作,全力保障各项目按期交付。面对疫情,城阳城发集团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多措并举落实落细疫情防控措施,强化对各个建设项目的督查,组织各建设项目开展应急演练,筑牢防疫安全屏障,守住项目建设疫情防控安全底线,保障了各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在质量上,城阳城发集团在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的同时,也将“城阳城发品质”体现在建设的方方面面。绿色校园、科技校园是“城发人”一如既往的建校目标。

据统计,城阳区中小学在校学生2020年约为12.9万人,2021年约为12.1万人,2022年约为13.1万人,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为妥善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需进一步加快教育设施规划建设力度。教育急不来,但也等不得,孩子面前,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心灵碰撞,教育者面前,是分秒必争的布局落实。据城阳城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集团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凝聚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强大正能量,为城阳持续擦亮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名片,为加快建设“四区一园”,奋力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贡献国企力量。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栾丕炜 张琰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