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2年,青岛将低效片区开发建设作为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要战场,全力推动低效用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在建项目228个,完成投资额778亿元,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让每一寸土地都用在高质量项目上
开发建设重点低效片区,让每一寸土地都用在高质量项目上,是城市更新的目标。12月21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第三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生动实践”主题系列发布会,介绍2022年度青岛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情况。2022年,青岛将低效片区开发建设作为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要战场,全力推动低效用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截至目前,市北区老四方工业区、李沧区北客站及周边区域等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在建项目228个,其中新建133个、续建95个,完成投资额778亿元,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优化了产业布局,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质,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导入新产业、焕发新生机。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青岛经验”在全省推介。
青岛自贸片区“闯创驿”项目,是青岛市第一家在工业园区基础上打造的城市更新项目。
低效片区开发建设的“青岛经验”
为了加快推动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破局起势”,今年青岛密切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化调整了重点低效片区涉及的17片控规,科学安排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空间利用。“青岛聚焦省‘十强产业’和市24条重点产业链,对接专业园、特色园、综合园规划建设要求,为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分别编制了《开发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各自发展定位、产业特色实施开发。”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薛洪利介绍,如青岛北站核心区,依托“高铁+三线地铁换乘”交通优势,对标“虹桥枢纽”,正加快打造TOD枢纽型城市客厅。
城市要实现“裂变发展”,空间是基础。今年,全市聚力攻坚,腾出发展空间,各片区加大腾地力度,啃下“难啃的硬骨头”,对重点区域开展整体评估、成片征迁、逐个破题,依法依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积极维护群众利益,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让利于企,片区征迁工作全面起势、实现突破。今年以来,29个征迁项目已全部完成,涉及居民2万余户、企业1200余处,全市腾空土地3.04万亩,腾出了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
对于腾空后的土地,如何确保高效利用?发布会上,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执行主任、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主任张倩铭透露,科学做好低效片区腾空土地的规划利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等工作,提高投资强度和亩均产出,确保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近期青岛正在加紧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准备对腾空土地的高效利用加以统筹和约束。“首先要抓好规划布局统筹,优化低效片区规划成果;其次要抓好腾空土地统筹,建立土地管理台账,全面梳理腾空土地,动态衔接产业规划和控规优化成果;除此以外,还要抓好土地储备供应统筹等相关工作。”张倩铭说。
张村河片区是全市最大的“城中村”。“今年以来,借势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我们实施了8个社区的村改,拆除各类建筑150万平方米,腾出土地近6000亩。明年还将推进剩余4个社区改造,将累计腾出土地1万亩。我们将以村庄改造盘活的这1万亩土地为承载,结合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加快优质产业导入。”据崂山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颜克志介绍,当下,青岛正以国际化的视野,加快编制完善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按照“水脉智谷”的目标定位,聚焦生态、产业、品质、效率、活力五大维度,打造“生态公园城、科技创新城、国际品质城、低碳高效城、怡居乐活城”,未来,这个片区将成为城市更新标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窗口区。
低效片区(园区)能否“腾笼换鸟”,实现高质量发展,配套项目是关键一环。按照“先配套后出让”的思路,先行启动片区环境整治项目、基础设施和公服配套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全年推进道路、教育、公园等103个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李沧区青钢、碱厂片区配套道路进一步完善,崂山区张村河两岸片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海洋大学附属学校等公服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西海岸新区王台老工业区京东方配套变电站项目已完成送电。
开投大厦、王台大厦、开投科创园等一批高端楼宇在西海岸新区王台片区拔地而起。
如今的株洲路片区,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区域更新改造如火如荼。据记者了解,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崂山区梳理出了一批群众最关心的未贯通道路,今年重点攻坚13条,位于株洲路片区的枣山东路已经建成通车,铜川路、株洲路未贯通道路年底前也将实现主线通车;停滞10多年的跨海大桥连接线二期工程重启,深圳路节点桥成功合龙,未来,随着市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仅会让群众的出行更加便捷,也将最大化拉动区域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今年全市又有10个低效片区纳入攻坚范围
在低效片区改造过程中,如何腾出最多最优的资源要素,吸引来最好最优的产业和项目,让“低效”变为“高效”?面对这一命题,今年青岛不断尝试新路径、新方法。
为了加快破题,今年以来,青岛多次召开市场资源配置与央企合作对接会,推广政府主导合作、ABO(授权—建设—运营)、“社会投资人+EPC”等模式,为驻青央企参与低效片区开发牵线搭桥、创造条件。市北区、李沧区部分片区已与保利集团、中车集团、中信泰富、中铁十局、中建八局5家央企合作,其中,中建八局与财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项目公司,共同推进碱厂片区开发建设;其他片区已与20家央企达成合作意向,如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参与白沙河北岸区域合作开发和代建代运营等。
强化“低效片区”磁性,青岛还在超前布局招引高匹配项目。瞄准京东方等链主企业、头部企业,针对上下游企业实行靶向精准招商。编印《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项目推介手册(2022)》,向开发建设企业、产业平台公司等重点招商对象点对点推送。创新开展“云直播”推介低效片区土地,在线观看逾60万人次。今年以来,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共落地项目129个,总投资额1345亿元;签约项目60个,总投资额1238亿元;在谈项目73个,总投资额1944亿元。形成了虚拟现实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为片区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众所周知,低效片区开发建设任务量巨大,在资金方面势必需要更多元化的探索——青岛坚持政府引导,多方拓展低效片区再开发资金渠道。市级加强财力保障,累计拨付资金30亿元,有力推动了南京路拓宽、安顺路打通、青钢外围拆迁等重点项目建设;各片区筹集资金约440亿元,其中,专项债114亿元,贷款融资289亿元,区级财政投入等其他资金37亿元;积极争取国家新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低效片区16个项目获得超过20亿元资金,有效支持了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地下空间配套工程、董家口化工园区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的带动引领下,经过再梳理再谋划,今年青岛又有10个低效片区纳入攻坚范围,面积约6.4万亩,三年计划攻坚项目165个,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38个,实现了低效用地开发建设以点带面、多点开花、整体成势。
在发布会上,薛洪利还对下一步工作思路进行了详细介绍:攻坚征迁“腾地”,严格片区腾空土地管控,预留产业发展空间,保障重点项目落地;攻坚配套“熟地”,理顺低效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明确建设主体责任和建设资金拨付路径,推动片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促进土地熟化;攻坚资金“活地”,加快资金拨付和清算,加大发债力度,完善市、区两级土地收入分配机制,加强资金统筹,支持片区开发;攻坚项目“落地”,协同开展项目招引,积极导入优质高端产业资源,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活水源”。
2023年,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市级统筹,按照三年攻坚行动安排,推进340个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推动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为全省乃至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蹚出新路径、打造新样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