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海岸新区聚焦创新平台赋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营造,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西海岸新区聚焦创新平台赋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营造,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全链条”驱动,助力海洋产业“聚链成群”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西海岸新区来说,海洋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新区持续强化创新驱动,聚焦创新平台赋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营造等“全链条”驱动,使得科技引领支撑力全面增强,海洋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
3项科技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级奖励、占全市20%,45项科技成果获2023年度省级奖励、占全省16.4%,47项科技成果获得2023年度市级奖励、占全市43%——这些醒目的数字,显示出西海岸新区不俗的创新策源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得益于新区强化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打造了一批面向海洋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集群。
西海岸新区突出战略科技力量引领力,打造全国首个获批、首个开工的“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孵化衍生4家产业化公司。实验室体系支撑力方面,新区重组获批深层油气、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等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市重点实验室达到123家,13家区级重点实验室纳入备案序列,全面构建国家-省-市-区四级实验室体系。
这些平台开展基础科学研究,为科技创新夯实了基础。当前,新区正积极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探索“装置+园区+集群”模式,形成全国重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打造科技前沿领域重要支撑平台。新区900余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日渐成型。按照计划,新区到2025年将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80家左右。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科技创新链中的重要一环,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西海岸新区以科技成果直通车、企业高校院所行等活动为抓手,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推动优质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有效流动,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新区创新“科技专员+揭榜挂帅”模式,建立科技专员队伍,实施“校企双向”沟通,用市场化思维实现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院所科研创新成果的精准对接。2023年,新区“揭榜”立项项目24个,撬动研发总投入1.34亿元。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4月上线以来,已发布高价值海洋科技成果188项、企业技术需求49项。
印发实施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实施意见、科创平台赋能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方案,设立1亿元高校校长基金,支持11所高校95个项目转移转化……一系列创新举措之下,西海岸新区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更加凸显。2023年,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94亿元,对全市贡献度近40%。
放大海洋资源集聚优势,统筹科技资源向海发力,西海岸新区海洋科技竞争优势得到显著增强。目前,新区已布局建设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等11家涉海科研院所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等12所涉海高校,吸引海洋人才7.6万人,涉海合作院士近30名,涉海创新平台数量达到243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增长到151户。在海洋产业的带动下,2023年新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526家、市级高企上市培育库企业累计达到20家。
海洋科技创新持续深入,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健全。除海洋渔业、港口航运等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外,船舶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塑强了新区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近年来,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总部落地新区,补齐船舶海工设计短板,船舶海工由“造壳”向“造心”加速迈进;世界首座深海智能渔场、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石油工厂”等一批大国重器从新区扬帆出海。新区落成全球最大海藻加工基地、国家海洋药物中试基地,青岛国药生命港、修正(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启动千种海洋生物基因组学项目,建成全球最大综合性海洋基因库。
当前,西海岸新区海洋产业加速“聚链成群”,蓝色引擎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2023年,新区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974.5亿元,分别占全市、全省、全国的40.43%、11.6%和2%,交出了一份向海而兴的“高分答卷”。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局长隋俊昌表示,西海岸新区将深入实施经略海洋战略,聚焦技术突破和成果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