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好房子”是什么样?如何推进“好房子”建设?


城阳沟角社区入选全国数字家庭试点项目。


获评省级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的中德生态园绿色公元小区。


海信璞悦小区近期入选市级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大规模的增量城市建设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存量提质和内涵提升。当前,城市更新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人民群众对于住房的需求也已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

去年年初,全国住建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这既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住宅建设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与供给的重大变革。

“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已经成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工作目标。今年以来,各大城市围绕“好房子”建设纷纷发力,青岛也在陆续出台“好房子”建设技术导则和评价标准,成立“好房子”产业联盟,搭建产业云平台,推动全产业链条协作,加强多元化高品质住宅产品供给,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住上“好房子”,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愿望。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好房子”是什么样?如何推进“好房子”建设?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各行业相关专家和市民,探寻“好房子”建设的方向和路径。

“好房子”要面向全体人民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住”是人民幸福的基点,更是城市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还是“居者有其屋”,人民群众的生活冷暖,总会在住房上得到体现。

五年前来青岛打工的“95后”邱杰,是一名快递员。目前他一直在租房,对于“好房子”,他有自己的想法,“首先要交通便利,最好靠近地铁,其次希望小区配套要完善,最好还是电梯房,以后方便接父母来居住。”

李莹影是一位二胎妈妈,随着两个孩子长大,一家四口目前居住的两居室空间已显局促,最近她有重新置业的打算。“优质的学区配套,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此外房间要布局合理、节能环保,小区内绿化到位,周边生活条件便利。”李莹影说。

不难看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衡量“好房子”的标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认为,“好房子”要面向全体人民,使不同支付能力的群体都能够获得与其家庭构成、人生所处阶段相适应的适宜住房和良好居住环境。他提到,要回应真需求,重点需要关注四个“2亿人”,分别是2亿新市民、青年人,2亿城镇老旧小区居民,2亿老年人和2亿儿童。

其中,随着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以及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群集聚趋势明显,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房、租不好房”的问题尤为突出。

好房子要具有普惠性。“不仅商品房要打造好房子,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的保障性住房同样要建设好房子。”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科技处处长辛克刚说。今年青岛分别在李沧区京口路和市北区开封路开工建设两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捷”是这两个项目选址的共同之处。据悉,青岛在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做好户型设计、配套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好房子”,让群众能够住得健康舒适,用得安全方便。

新时代“好房子”这样定义

什么样的房子才是“好房子”?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在不同人的眼中,答案可能不尽相同。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认为,基于住宅建设的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课题、居住满意度需求和住房痛难点问题,新时代“好房子”标准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由此,新时代“好房子”内涵定义为:绿色低碳、品质长久、环境宜居的“新型全寿命优质住宅”,其标准的框架体系由系统性多层级要素构成,包括绿色低碳的宏观层级、品质长久的建筑层级、环境宜居的区域层级三大内涵。

今年年初,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组织研编的《好社区与好小区评价标准》顺利通过审查,确定了好社(小)区评价指标体系以“宜居、韧性、智慧、和美”为4类核心指标,下设12个二级指标。该《标准》有几处创新点,比如突出社(小)区“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全面提升社(小)区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打造“韧性社区”;依托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智能控制技术,实现社(小)区基础设施和居民日常生活智能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在新模式下,希望现在的房地产企业看到,今后拼的是高质量,拼的是新科技,拼的是好服务。“谁能抓住机遇、转型发展,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谁就能有发展,谁就能有未来。”

在新趋势、新标准要求下,诸多房地产企业已从以往的重规模转变为如今的重品质。

“未来城市理想单元”是综合住区的代表,也是万科团队走访研究全球50个城市先进社区得出的开发经验。位于上海的“理想之地”,一个小区就集齐了住宅、市集、商店、办公、运动馆、幼儿园、养老和政务服务;开辟的中轴街区和空中连桥,把配套串联起来。如此,人们在步行10分钟至15分钟范围内就能享受80%以上的城市服务。此外,小区还正在申报业内首个新建低碳和近零碳社区。

扎根青岛29年的海信地产,在品质住宅方面早已走在行业前列。目前海信地产在张村河片区的项目全部采用精装修交付,同时园区品质方面也打造了步移景异的园林景观,超过2600平方米的集中式会所,内部配备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瑜伽室,以及室内四季恒温泳池、业主专属“茶室”等。

可以看出,只有满足所需人群的特定需求,方能称这个建筑实体为“好房子”。

好的房子,还需要有好的服务。“无论是房子本身,还是面对消费者租房、买卖、托管、装修等诸多居住需求,都将会获得品质红利。”贝壳联合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彭永东介绍,在青岛,贝壳在品质提升层面推出了诸多“好服务”:首先,通过签约服务中心的设立实现了二手房交易“一站式”办理,缩短了二手房整体交易时间,提高了办理效率。此外,圣都整装落地青岛,通过科技产品对家装施工现场实时监控、3D建模和安全预警,让消费者在买房、装修两件安居大事上没有后顾之忧。

青岛这样建设“好房子”

“好房子”建设离不开一套科学、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金融、信贷、土地规划、税费等政策。“上海的房子、广州的房子,不可能搬到北京来,满足北京人的住房需求,所以说各城市的具体情况有很大差别。我们强调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我们赋予城市调控自主权,根据人口、供需及保障需求,制定政策,稳定市场。”倪虹说。

今年以来,青岛进一步加大“好房子”建设力度,增加优质地块供给。在不久前举行的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招商推介会上,青岛推出拥有良好配套资源的11个优质片区及其中的优质地块,面向社会“挂榜招商”。11个优质片区包括市北区新都心河西片区、郑州路片区;李沧区北客站片区、世园会郑庄片区;崂山区张村河片区、王家村片区;城阳区白沙河片区、白云山片区等,这些片区都是青岛今年要重点打造的优质区域,也成为“好房子”建设的全新空间载体。

“此外我们还以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等为核心,结合青岛发展实际,组织开展‘好房子’需求调研,编制青岛市‘好房子’建设技术导则,明确相关设计、配置指标,为‘好房子’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近期将印发实施。”辛克刚介绍,“好房子”建设工作还将与完整社区、数字家庭等工作结合起来,以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为抓手,不断提升住房建设品质。

在政策配套方面,青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在上浮公积金贷款额度、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信贷融资成本方面给予支持,在鼓励引导居住小区建设下沉空间、住宅首层空间多样化利用、建设封闭式住宅阳台等方面明确不计容政策,推动居住小区高品质建设和多样性供给,加快住宅产品迭代升级。同时,整合各方资源,启动“好房子”建设联盟组建工作,汇聚全行业资源,构建涵盖“开发、设计、材料、施工、运维”全周期、全要素的“好房子”产业链,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协作、发展转型。目前,青岛已筛选11个市级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有4个项目已纳入省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接下来还将培育打造一批体现青岛特色的“好房子”样板。

未来,青岛“好房子”建设工作会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安全、更宜居、更绿色、更智慧的居住体验,加速向着“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的建设目标迈进。

青岛加快建设“好房子”

增加优质地块供给

在不久前举行的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招商推介会上,青岛推出拥有良好配套资源的11个优质片区及其中的优质地块,面向社会“挂榜招商”。

编制建设技术导则

以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等为核心,结合青岛发展实际,组织开展“好房子”需求调研,编制青岛市“好房子”建设技术导则,明确相关设计、配置指标,为“好房子”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近期将印发实施。

出台配套政策

政策配套方面,青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在上浮公积金贷款额度、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信贷融资成本方面给予支持,在鼓励引导居住小区建设下沉空间、住宅首层空间多样化利用、建设封闭式住宅阳台等方面明确不计容政策,推动居住小区高品质建设和多样性供给,加快住宅产品迭代升级。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我要评论↓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